第939章 温以缇蒙冤与天下鸣不平(2 / 2)
从前还敢暗中作祟的官员,此刻在儒贤的斥骂与百姓的怒视下,连出门都要遮遮掩掩。
而冯阁老本人,更是成了众矢之的。
冯阁老一党及那些想从温以缇与温家身上谋利的官员,他们万万没料到,事情会出这样的岔子。
在他们眼里,温以缇不过是后宫里的小小女官,即便做过几年知州,也该是根基浅薄,可谁曾想,她竟有这般拢聚民心的能耐,能让天下人为她发声。
他们私下里揣测,这背后是谁在推手?
是温家?还是彭阁老?很快又都否定。
温家虽有声望,彭阁老虽有权势,却都没能力请动那些大儒。
要知道,学界泰斗们的话,向来是千金难换,绝非轻易能求来的。
朝堂之上,崔彦等与冯阁老敌对的官员,终于逮住了时机,立即递上弹劾奏折,字字直指冯阁老一党“嫉妒贤能、罔顾民生”。
而宫外的动静更烈,京城朱雀门外,接连数日挤满了请愿的百姓,贡院外则是京中的那些读书人。
高声为温以缇请命,呼声震天,连皇宫都能听得真切。
这些人中,国子监的学子们占了大半。
他们比旁人更清楚,国子监旁那家知味书局里的书,藏着多大的分量。
虽说《耕方要略》《应急活法》这些册子,和科举应试的八股文章毫不相干,却字字都是能解民困、济民生的实在学问,连孩童读的《知味小语》,都藏着敬农惜粮的道理。
起初,当学子们听闻这些书的作者,竟是后宫温尚宫这样一位女官时,不少人面露不屑,甚至私下嘲讽“女子弄笔,难登大雅”。
可随着为温以缇发声的声浪日日高涨,那些书本里的真章,也被越来越多人看清。
字里行间的恳切与实用,哪里分什么男女?
到最后,便是那些最执拗、最迂腐的老学究,也不得不放下偏见,对着知味书局的书本,叹一句。
“温尚宫虽为女子,却比许多埋首故纸堆的官员,更懂为官为民的真义。这般有担当、有才干的人,实在是大庆难得的贤良忠臣!”
面对朝野上下的声讨,冯阁老一党虽身陷舆论漩涡,却未乱阵脚。
毕竟是执掌朝堂多年的势力,根基深厚,很快便定下反击之策,试图扭转局面。
冯阁老先是闭门召集核心官员议事,语气沉冷:“儒士声援、百姓请愿,看似声势浩大,实则多是被温以缇的虚名裹挟。诸位只需稳住阵脚,切不可自乱方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