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3章 痰气痞(2 / 2)
叶青云心中微微一怔,他没想到许同辉会提出这样的要求。
不过,他很快调整好心态,微笑着回应道:“既然主任和大家都这么感兴趣,那我就献丑了。”很
叶青云稍微清了一下嗓子,然后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:“半夏泻心汤,这它主要是由半夏、黄芩、干姜、人参、黄连、大枣以及甘草这些药材组成的。这个方子主要是用来治疗那种寒热错杂的痞证哦。在临床上呢,它常常被用于治疗像急慢性胃肠炎、慢性结肠炎之类的疾病。”
说到这里,叶青云稍稍停顿了一下,似乎是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说。
过了一会儿,他接着说道:“其实呢,仲景的这几个泻心汤啊,都是为了治疗痞症而专门设立的哦。你们看啊,心下满但不痛的情况,我们就称之为痞。那么,如果是满而且还痛呢?这又该怎么称呼呢?”
叶青云的问题刚一抛出,陈伟杰便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道:“结!满而痛者为结!”
听到陈伟杰的回答,叶青云满意地点了点头,表示认同。他没有再继续追问其他问题,而是顺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讲了下去:“嗯,没错,满而痛者为结就是结"
"当少阳病被误下之后啊,人的中气就会受到损伤,导致斡旋失司,中焦的枢机也会变得不利,气机就会壅滞不通。这样一来呢,就会出现心下胀满、堵塞不通的痞证啦。”
“因为是气的壅滞,并没有痰饮、水湿、食积、瘀血等有形邪气的阻滞,所以只是胀满而没有明显的疼痛,更没有按之石硬的表现。由于气机壅滞于中焦,中焦又是人体的升降之枢,进一步必然会导致升降紊乱,上热下寒。”
“因此《金匮要略》说:“呕而肠鸣,心下痞者,半夏泻心汤主之”,就补充了升降紊乱上热下寒的表现。胃热气逆则呕,脾寒气陷则肠鸣,以至使溏下利,治用半夏泻心汤,和中降逆,化痰消痞。”
说到这,叶青云稍稍停顿了一下,又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,然后继续说道:
“我们需要明确一点,小柴胡汤证所对应的是半表半里枢机不利的情况,而半夏泻心汤证则是半上半下枢机不和。这两种情况虽然有些相似,但实际上存在明显的差异,因此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仔细的鉴别。
"如果在治疗少阳病时错误地使用了下法,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呕而肠鸣、心下痞等症状。这时,病变的部位已经发生了变化,不再适合使用小柴胡汤来治疗,而应该改用半夏泻心汤。"
"脾胃虚弱以及气机升降失常是形成心下痞的发病基础。当脾气无法上升时,寒邪就会从内部产生;而当胃气不能下降时,热邪则会从内部兴起。这样一来,寒热之气就会在中焦相互交错,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心下痞的形成。正因为如此,这类心下痞常常被称为‘寒热错杂痞’,也有人称之为‘痰气痞’。"
"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错杂痞的代表性方剂。这个方子将寒热、补消等各类药物汇聚在一起,能够起到清上温下、辛升苦降的作用,其目的在于调和脾胃的功能,恢复气机的升降,从而消除心下痞塞的症状。”
“本方由于以半夏为主,具有化痰和胃降逆之功,痰气内阻,容易引起胃气上逆而发生恶心、呕吐或呃逆等证,所以本方临床辨证的特点是以胃气上逆为主。”
叶青云的话音刚落,陈伟杰就像个孩子一样嘟囔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