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只要喜欢,新的、老的,其实区别不大(1 / 2)
接下来的半个多月,常顺时不时的会去渣土场看看。
自从想通透了一些事情,他不会再去刻意的想要找到东西、想得到很多的东西。
完全就是惜缘随缘的获取物品,东西被别人捡到了,他也能够保持平常心,不会有任何的嫉妒心理。
这应该就是格局转变了。
而能够像现在这样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”,主要是物质条件有了保证——不缺钱!
对于普通人来说,要是哪天也实现了财富自由,心态肯定也会发生转变。
期间田斌也去了土场。
而先前的一些土堆,也逐渐被推土机推平。
开推土机的人,都是白天操作,这样也让他们能够在白天寻宝。
半个多月,只要在那边“扫荡”的人,都有一些收获。
别人的收获暂且不说,他自己断断续续的寻找,除了比较普通的物件,又找到了一件残缺的官窑瓷器、一个鎏金佛像。
残缺的官窑瓷器,是一个龙纹盘子。
这个倒是有底款——“大清乾隆年制”。
鎏金佛像带莲座高度约22公分,重约三四斤,虽然没残,但却被人故意砸变形了。
并且变形的还比较严重。
这种状态的佛像,因为品相问题,也只能作为标本收藏,跟残的强不了多少。
毕竟对于任何东西来说,品相很重要。
10号这天下午,他正在那套专门用来存放物品的别墅查看东西、整理东西。
最初在虹乔古玩城开店的刘老板打了电话,告诉他3月26号中福古玩城那边有《华山论鉴》专家组举行大型现场鉴宝活动。
知道了这个信息,他打算到了时间过去看看。
在通话中,刘老板还问过他有没有啥东西需要带过去鉴定,让他有好货的话,可以试一下。
不过就常顺自己而言,有肯定是有,自己搞了这么多年的古玩,之前留下的喜欢的不想出售的东西,能上拍卖的总会有几样。
但他没兴趣找人鉴定,那些东西的情况,他自己心里有数。
如果单单说鉴定古玩,自己一线寻宝、去拆迁区、去渣土场、逛古玩地摊、逛拍卖会预展、逛博物馆,偶尔还会看考古队考古。
真正的见识,不会比那些专家少。
打完电话,他继续查看、整理了起来。
以前弄回来不打算出售的物件,按照“金、木、瓷、石、纸、杂项”六大类,常顺把它们进行了分类。
现在看的是纸类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