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3章 刘春晓的科室选择(2 / 2)
刘春晓如今是军区医院妇科的一名年轻医生,正跟着科室主任潜心学习。
她的学医之路起步于中专,那时条件有限,资源匮乏,所有学生学的都是统一的基础医学内容——解剖学、生理学、病理学……从人体构造到疾病原理,一笔一划记在笔记本上,反复背诵直到烂熟于心。
那些日子,她总在熄灯后借着走廊微弱的灯光啃书本,指尖在解剖图上一遍遍描摹,心里憋着一股劲:不管起点如何,总要把底子打扎实。
到了医院实习,才到了选择方向的关口。
刘春晓看着妇科诊室里来来往往的患者,看着主任耐心解答疑问、细致处理病情的样子,心里渐渐有了方向。
她主动申请留在妇科,跟着主任从最基础的临床工作学起:记录病历、整理医嘱、观察患者反应……样样都认真对待。
接下来一到两年的临床学习阶段,对她来说像块“磨石”。
每天跟着主任查房,她会提前把患者的情况吃透,主任提问时总能答得八九不离十。
遇到复杂病例,她就把主任的分析要点记在专门的本子上,晚上回去反复琢磨。
给患者做基础检查时,她动作轻柔,眼神专注,哪怕只是递器械、量血压,也透着一股严谨劲儿。
主任常说:“妇科医生面对的不仅是疾病,还有患者的信任。”
刘春晓把这句话记在心里,每次跟诊都格外留心主任与患者沟通的方式——如何用温和的语气解释病情,如何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。
她知道,这段临床学习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经之路,只有把每一个细节练熟,才能在未来独当一面时,不辜负患者的托付。
上半年在市医院实习的那段日子,刘春晓过得异常充实。
按照医院的安排,她在每个科室都进行了轮转,内科的繁杂病例、儿科的哭闹患儿、急诊科的紧张节奏……她像一块海绵,贪婪地吸收着各科室的知识与经验,虽然忙碌,却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立体的认知。
轮转结束后,到了选择固定科室的关键节点,刘春晓却犯了难。
每个科室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挑战,她一时拿不定主意,犹豫了好几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