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6章 浣熊人的故事(6)(1 / 2)

地穴的晨雾里总飘着两种气息:地表的松香与地下的泥土味。

当第一缕阳光掠过了望塔的尖顶,高层居民已在训练场练习刺杀,石矛穿透草人胸膛的闷响,与地底居民敲击岩壁的叮当声交织成晨曲。

没人觉得这种差异是分裂的征兆——就像河狸既能在地面筑巢,也能在水下开洞,斯兰特的两种生存方式,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。

编号36的高层队长检查完枪械库,正往地下主通道走。途经广场时,看见编号94的地底长老蹲在石灶前翻动烤铃薯,灰烬里埋着的玉米棒子发出爆裂声。

"今天的陷阱绳该换了,"它用斯兰特语说,前爪递过块烤得焦香的铃薯,"昨天暴雨冲松了三个活扣。"编号94用尾巴接住铃薯,回赠一把刚磨好的骨刀:"储藏室的苔藓够铺新洞穴了,让幼崽们放学后去取。"

这种默契源自尼尔斯卡定下的规矩。在斯兰特部落,选择住在地表还是地下全凭自愿,就像选择用铁矛还是陷阱狩猎——重要的不是方式,而是能否为族群带回食物。

每年丰收节的比武大会上,高层居民的射击术与地底居民的陷阱术总会分出胜负,但赢家从不会炫耀,输家也不会抱怨。

去年编号56用陷阱捕获了三头双头鹿,赢得的鹿角奖杯至今挂在地下主厅,与编号89制造的第一支土质步枪并排陈列。

最能体现这种和谐的,是每月一次的物资分配仪式。满月之夜,高层居民扛着猎物从地表通道走来,皮毛上还沾着晨露;地底居民推着装满浆果的藤筐从暗门现身,筐沿挂着新鲜的苔藓。

所有浣熊人围坐在广场中央的空心树干旁,尼尔斯卡用爪子敲了敲树干——这是首席会议的召集信号。

树干内部被掏空成圆形议事厅,十三根横梁上刻着历任长老的名字。尼尔斯卡坐在最粗的主位横梁上,左右各坐着六位年长的斯兰特:左边是高层居民代表,皮毛因常年日晒呈浅棕色;右边是地底居民代表,毛发沾着潮湿的泥土色。

它们讨论的不是谁该多拿食物,而是如何分配更合理——幼崽需要更多肉干,长老该多分些软浆果,猎人的箭袋要补充新的铁制箭头。

"我的石巢漏雨了。"编号72举起前爪,耳朵的伤疤在火把映照下泛着银光。它刚加入高层居民的队伍,还不熟悉地表建筑的修补技巧。

话音刚落,立刻就有三位地底居民举手:"我们明天带黏土去修,"编号94说,爪子比划着如何搭建防雨的斜坡,"再铺上三层茅草,保证下个雨季不漏水。"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