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8章 一切要从一车春笋说起(1 / 2)
“人但凡活着,就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,这是前提。”
“是你先对别人有所求,就不能怪别人对你提要求,涉及利益你争我抢皆属正常,这是其次。”
“你站在什么位置思考,你就能得到什么答案,这是最重要的一点。”
周爹说完沉默几瞬,他看着面前端坐的年轻人,似乎是在想要如何才能引导他想得再深些、再远些。
樵歌沟的问题不大,这点事根本不算事,甚至不能称之为难题。
对周爹来说,教郑则抛开个人主观情绪解决问题,身处矛盾保持脑子清醒,转变他固有看待事情的角度,才是这次谈话的重点。
“小则,当初决定要给樵歌沟修路是为了什么,你还记得吗。”
郑则当然记得,为了钱。
他出发白石滩前,夫夫俩有坐下来好好商量收笋干和修路的事,家里的钱是两人的,来路和去向自然要说清楚。
郑则没有因为夫郎年纪小而对他隐瞒自己的困扰,更没有因为是“丈夫”身份而羞耻于袒露自己的犹豫和困扰,面对这次修路的矛盾,两人捋顺始末重新分析。
当初郑则在古陂村收猪未果意外收了一车春笋,拉去镇上卖掉小赚一笔,可惜春笋是时令食物只能在固定时节吃到,其他季节想尝笋味只有笋干......他由此受到启发前往干货店探看,果然笋干价格远远高出春笋,加之根据往年冬天笋干在北地人家饭桌上出现的次数判断,郑则直觉有利可图。
他吸取去年冬天在丰乐镇收瓜子的经验,掐着点在春笋制成的时间去收货,没想古陂村的笋干已被其他商贩早一步收走。
这个消息让郑则再次确定倒卖笋干有赚头,也是这次错失先机,郑则无意中迎来了更大的机遇。
他在山路崎岖无人问津的村子轻松收到第一批笋干,而这样的村子在这偏僻的地界有三个。
做生意的人不傻,郑则才开始倒卖第一年,他能想到的其他商贩用不了多久也能想到,在周爹的提醒下,可以通过帮忙修路换取笋干收购权,以抢占先机。
但是路还没开始修,和村民的商谈已经这么麻烦。
周舟想不到这么远,他当时问:“为什么一定要修路?用东西和村民换不行吗,就像他们愿意换咸鸭蛋。”
为什么要修路,因为想赚钱;那为什么一定要选修路,郑则点点圆桌上的的纸张,上面写着“人心所向”。
郑则:“你想要的东西,得用别人同等渴望的东西交换。”
咸鸭蛋常见,柴米油盐商贩同样易得,而商贩想要的低价笋干只有村民有,村民呢,村民可不管来卖东西的人是谁,换也好卖也好,银钱落口袋给哪位商贩都一样。
但修路不同,樵歌村的村民苦于村子道路久矣,他们对修路的渴望是三个村子中最强烈的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