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0章 百草堂之巴豆(1 / 1)
端午前的雨总带着股黏腻的湿热,打在百草堂的青石板上,溅起细碎的水花。王宁站在柜台后,指间捏着枚三棱形的蒴果,果皮上的星状柔毛被雨水打湿,像只蜷起的绿刺猬。他拇指摩挲着果壳上的纹路,鼻尖萦绕着一股混合了苍术与艾叶的药香——那是妻子张娜晨起刚晒的端午药囊味道。
“师父,西街的陈老倌又来拍门了,说他儿子快不行了。”张阳掀着竹帘进来,靛蓝长衫下摆沾了泥点,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得贴在脑门上。他手里攥着张药方,纸角都被捏得起了毛边,“这都第三回了,泻药灌了两副,肚子硬得跟块石头似的,手脚冰得像从井里捞出来的。”
王宁抬眼时,睫毛上还沾着炮制房飘来的艾绒灰。他放下那枚巴豆果实,接过药方扫了一眼,眉峰几不可察地蹙了下:“脉沉紧如石,腹痛拒按,是寒积阻了胃肠。寻常泻药攻不动这沉寒,得用猛药。”
张阳喉结动了动,声音发紧:“您是说……巴豆?”
“嗯。”王宁转身走向后院,木屐踩过青苔石径,发出“嗒嗒”的轻响。炮制房里悬着排竹匾,其中一方摊着些黄棕色的种子,椭圆略扁,种皮上的脐点像只细眯的眼。他取过竹匾旁的铜碾槽,指尖捻起三粒种子,“生巴豆含油多,一滴能让人泻到脱形。得去油取霜,方能入药。”
张娜端着刚沏好的薄荷茶进来,素色布裙上别着个绣了艾草的香囊。她见王宁要动巴豆,眉间浮起忧色:“前儿钱多多来送药材,说回春堂的孙玉国在打听巴豆价格,还问能不能直接买生品。”
“他买去做什么?”王宁将巴豆倒入碾槽,铜碾轮转动时发出沉闷的摩擦声,“孙玉国连当归和独活都分不清,敢碰这猛虎?”
“谁说不是呢。”张娜将茶碗放在案几上,瓷碗沿凝着水珠,“他那远房亲戚郑钦文,前儿在市集上摆摊,说能治‘百种积滞’,药包里就混着些没去壳的巴豆,红皮皱巴巴的,看着就吓人。”
王宁没再接话,专注地碾着巴豆。待种仁变成泥状,他取来几张吸油纸,将药泥摊成薄薄一层,再盖上纸反复按压。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手上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虎口处还留着常年碾药磨出的厚茧。半个时辰后,纸上渗出的油迹渐渐变淡,药泥成了松散的淡黄色粉末。
“这就是巴豆霜了。”他用银匙舀起少许,约摸0.2克,拌入研好的干姜粉,“干姜能制巴豆之烈,二者相伍,才敢给体虚者用。”
正说着,药铺前突然传来喧哗。王雪抱着刚晒好的艾叶跑进来,梳着双丫髻的脑袋上还沾着片碎叶:“哥!陈老倌家把人抬来了,说再不用药就断气了!”
王宁将药粉包进桑皮纸,快步走到前厅。门板上躺着个年轻汉子,面色青黑,两手紧紧按着小腹,喉间发出痛苦的哼哼声。陈老倌跪在地上,膝盖把青砖磕得“咚咚”响:“王掌柜,求您救救我儿!孙玉国说他有秘方,结果灌了药更重了……”
“他给你用了什么?”王宁按住汉子的腕脉,指下脉象沉涩如刀刮。
“黑糊糊的丸子,说是什么‘通肠神丹’,吃了就拉。”陈老倌抹着眼泪,“结果拉了两回就拉不出了,肚子胀得像要炸开……”
王宁眸光一凛,转头对张阳道:“取绿豆汤来,再备针。”他拆开纸包,将巴豆霜混着温水灌入汉子口中,“这药入腹,半个时辰内必泻,泻后若腹痛不止,再用黄连水镇之。”
话音刚落,门外突然传来个尖细的声音:“哟,王掌柜又在用那要命的药呢?前儿东头的李寡妇,不就是吃了你的巴豆,拉得床都下不来了?”
众人转头看去,刘二狗揣着袖子站在门口,青布短褂上沾着酒渍。他身后跟着几个村民,都是些平日里爱嚼舌根的妇人。“孙掌柜说了,巴豆这东西,本就该禁了!也就王掌柜心狠,敢拿人命试药!”
张娜气得脸发白,攥着围裙往前走了半步:“你胡说!孙玉国自己卖假药,还好意思……”
“嫂子。”王宁按住她的胳膊,目光落在刘二狗腰间——那枚黄铜纽扣擦得锃亮,上面刻着个歪歪扭扭的“回”字。他没再多言,只对陈老倌道:“让你儿子侧躺,我施针止泻。”
银针刺入足三里时,汉子喉间的呻吟渐渐轻了。半个时辰后,他果然腹中雷鸣,被家人扶去后院茅房。王宁站在柜台前,重新拿起那枚巴豆蒴果,指腹划过三棱的棱角。雨还在下,檐角的水滴顺着瓦当坠落,在青石板上砸出一圈圈涟漪,像极了即将掀起的波澜。
王雪凑过来,小声问:“哥,孙玉国真的会用巴豆害人吗?”
王宁将蒴果放回竹匾,声音低沉如碾药的铜轮:“这药本身无对错,全看用它的人。但猛虎出笼,总要伤人的。”他望向窗外,回春堂的幌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,像只蛰伏的兽。
入伏后的日头毒得像淬了火,百草堂的药碾子转得愈发沉。王宁正将新收的艾叶抖落在竹匾里,忽听门外传来哭喊声,抬头便见两个汉子抬着块门板,上面躺着个面色蜡黄的老者,正是镇上的李老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