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4章 天生的敏感性(2 / 2)

沈良指着三个师傅说:“张师傅,你负责材料采购,但要分散进行,不要一次买太多。王师傅,你负责工具准备,也要低调行事。刘师傅,你负责踩点,找一个更隐蔽的工作地点。”

“更隐蔽的地点?”刘师傅疑惑。

“对。”沈良点头,“我家里虽然方便,但是太显眼了。我们需要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。”

张师傅想了想,说:“我有个想法。我老婆的娘家在城郊有个小作坊,现在没用了。那里比较偏僻,应该不会有人注意。”

“太好了!”沈良激动地说,“就是那里。不过我们要更加小心,绝对不能让任何人发现。”

四个人重新商量了行动计划,分工更加明确,时间安排更加隐蔽。

“还有一点很重要。”沈良郑重地说,“从现在开始,在厂里我们要表现得很正常,该干什么干什么,不要让任何人看出破绽。我会继续做一些常规的技术工作,表现出已经放弃了连铸项目的样子。”

“你这是在演戏?”王师傅笑了。

“对,演戏。”沈良也笑了,“既然他们要监视,我们就给他们看一出好戏。让他们以为自己的威慑起作用了,让他们放松警惕。”

三个师傅都佩服沈良的机智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技术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能力,还需要政治智慧和斗争策略。

“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行动?”刘师傅问。

“三天后。”沈良说,“这三天我们各自做准备,三天后晚上在张师傅说的那个作坊集合。记住,绝对保密,不要告诉任何人,包括家人。”

三个师傅郑重地点头答应。

送走了三个师傅后,沈良站在院子里,看着满天的星星,心中涌起一阵豪情。

在二十一世纪,他是国家重大装备办的处长,见过太多的技术封锁和科技战。现在回到八十年代,面对的虽然是不同的阻力,但本质是一样的——都是对技术创新的恐惧和阻挠。

“想要阻止我?”沈良仰头看着星空,嘴角露出一丝冷笑,“那就看看谁更有耐心,谁更有智慧。技术创新的洪流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,即使是在这个保守的年代。”

他转身回到房间,开始在纸上画起了连铸机的详细设计图。既然要做,就要做得完美。这个模型不仅要证明连铸技术的可行性,更要震撼所有质疑者的心灵。

深夜时分,沈良还在埋头工作,笔尖在纸上飞舞,绘制着中国钢铁工业的未来蓝图。三天的时间过得很快。

沈良在厂里的表现确实很“正常”,每天按时上下班,做一些常规的技术检验工作,偶尔还会主动跟同事们聊天,谈论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