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2章 钢材的成分检测报告(1 / 2)

老马冷哼一声:“说得好听,可技术不是嘴皮子功夫。你有什么实际的方案吗?”

沈良微微一笑,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图纸,展开放在讲台上:“马师傅问得好,我这里确实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。”

他指着图纸上的设计:“这是我设计的小型连铸机方案,专门针对我们厂的实际情况。考虑到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,我采用了简化设计,用我们现有的设备和材料就能制造。”

台下的人都伸长了脖子想看清楚图纸上的内容。几个技术员甚至站起身来。

“你们看,这个结晶器的设计,我用的是铜管加水冷却的方式,虽然比不上进口的高级结晶器,但完全能满足我们的生产需要。”沈良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着示意图,“拉坯机的设计也做了简化,用我们车间现有的减速机和电机就能组装。”

老马眯着眼睛看了看图纸,嘴上还是不服气:“设计得倒是挺像那么回事,可纸上谈兵谁不会?真做出来能不能用还是两说。”

“马师傅说得对。”沈良点点头,“所以我建议先制作一台小型的试验机,用实际效果来验证技术的可行性。”

刘大海有些担心地问道:“试验机需要多少投资?”

“按照我的设计,材料费用大概需要五万元,加上人工和其他费用,总投资不会超过八万元。”沈良早就算过这笔账,“如果试验成功,收益将是投资的十倍以上。”

会场里一片议论声。八万元对于厂里来说不是小数目,但如果真能带来巨大收益,这个投资还是值得的。

一个年轻的技术员举手问道:“沈工,这个结晶器的冷却效果能保证吗?如果冷却不均匀,钢坯质量会出问题的。”

“这个问题问得很好。”沈良在黑板上画出了冷却水的循环路径,“我设计了多点进水和分段冷却的方案,通过控制不同部位的冷却强度,确保钢液能够均匀凝固。而且,我们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调整参数,找到最佳的冷却曲线。”

老马看了看图纸,皱着眉头说:“你这个拉坯速度怎么控制?快了钢坯会开裂,慢了效率就上不去。”

“马师傅这个问题抓到了关键。”沈良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数据,“根据我的计算,对于我们厂主要生产的Q235钢种,最佳拉坯速度应该在每分钟0.8到1.2米之间。我设计了一套变频调速系统,可以根据不同钢种和不同截面尺寸来调整拉坯速度。”

台下又有人举手:“万一拉坯过程中出现断坯怎么办?”

“这确实是连铸生产中的常见问题。”沈良早有准备,“我设计了紧急切断装置和废料回收系统。一旦发生断坯,可以立即停机处理,废料还能回炉重炼,不会造成太大损失。”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