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9章 省里来人了(1 / 2)

接下来的一个月,整个钢铁厂都能感受到技术攻关小组的忙碌气息。

沈良把小组成员分成了三个小队:材料改装队、精密加工队和测试验证队。每天早上六点,当大多数工人还在睡梦中时,攻关小组的成员就已经开始了工作。

“老刘,这个电机线圈需要重新绕制,磁场强度要提高百分之三十。”沈良指着一台拆解下来的废旧电机对车间主任说道。

老刘擦了擦满手的机油:“小沈,这已经是我们试的第七种方案了。你确定这次能行?”

“相信我,一定能行。”沈良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“我已经计算过了,只要线圈密度达到这个标准,磁场强度就能满足要求。”

材料改装队那边,几个年轻的技术员正在处理废料。王小军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,才二十二岁,但动手能力很强。

“王工,这个轴承座的精度不够啊,”另一个技术员皱着眉头说,“误差超过了设计要求。”

王小军放下手中的游标卡尺,有些沮丧:“没办法,咱们的设备就这水平。要不再想想别的办法?”

沈良走了过来,拿起轴承座仔细查看:“精度确实不够,但我们可以用补偿的方法。”

“补偿?”王小军不解。

沈良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小块薄铜片:“看到了吗?我们在这里垫一片铜皮,厚度精确到零点零一毫米。这样既能补偿误差,又能起到减震的作用。”

“妙啊!”王小军眼睛一亮,“沈工,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?”

沈良笑了笑,没有回答。他当然不能说自己是从2023年穿越回来的,这些在未来看来稀松平常的技巧,在1980年确实显得神奇。

精密加工队的工作最为艰难。负责这部分工作的是老工程师李德胜,他已经五十多岁了,但为了这个项目,每天都要在车间里待十几个小时。

“德胜师傅,您休息一下吧,”沈良心疼地劝道,“这个零件我来加工。”

李德胜摇摇头,眼睛依然紧盯着车床上的工件:“不行,这个公差要求太严了,一个不小心就废了。我们的材料本来就不多,可经不起浪费。”

就在这时,车床发出了异常的响声。李德胜脸色一变,赶紧停下机器。

“坏了!”他看着车床上已经变形的工件,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,“这是最后一块合适的材料了。”

工作台前一片沉寂。这个工件是整个装置的关键部件,没有它,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。

“没关系,”沈良走到工作台前,拿起那个变形的工件仔细端详,“还有救。”

“什么?”李德胜不敢置信,“都变形成这样了,还能用?”

沈良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走到一旁的工具架前,拿起了一把锉刀和几张砂纸。

“沈工,你不会是想手工修复吧?”王小军瞪大了眼睛,“这个精度要求,手工根本不可能达到。”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