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7章 温度下降正常(1 / 2)

张建国把卡尺放下,摇摇头:“我干了三十年机加工,从没见过这么苛刻的精度要求。”

“张师傅,相信我。”沈良走到他身边,指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位,“这个结晶器的冷却水道,哪怕偏差一毫米,整个连铸过程都会出问题。”

张建国盯着沈良看了几秒,最终点点头:“行,我听你的。”

他重新调整机床参数,手上的动作愈发谨慎。

沈良心里暗自松了口气。这些老师傅的技术功底确实扎实,只要说服了他们,执行力绝对没问题。

另一边,李明华正在加工连铸机的牵引辊。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,需要极高的表面光洁度。

“小李,进展怎么样?”沈良走过去问道。

“还算顺利,就是这个表面处理有点棘手。”李明华停下机床,用手电筒照着工件表面,“按照图纸要求,表面粗糙度要达到Ra1.6,我们现在的设备能力有限。”

沈良仔细检查了一下工件。表面确实不够光滑,但已经比预期的要好了。

“先这样,回头我们用砂纸手工打磨。”

“手工打磨?”李明华有些惊讶。

“没错,虽然原始,但效果不会差。”沈良拍拍他的肩膀,“咱们现在缺的是设备,不是技术。”

就在这时,陈志华从电气控制台那边急匆匆走过来。

“沈组长,出问题了!”

沈良心头一紧:“什么问题?”

“电机功率不够。”陈志华拿着计算纸,满脸焦急,“按照设计参数,牵引系统需要15千瓦的电机,但我们现在只有10千瓦的。”

这确实是个大问题。牵引力不足,钢坯就拉不动,整个连铸过程就会失败。

沈良快速思考着解决方案。在后世,这种问题很容易解决,换个大功率电机就行了。但在1980年,想找到合适的电机谈何容易。

“能不能用两台10千瓦的电机并联?”他试探性地问道。

陈志华摇头:“技术上可行,但控制系统会变得复杂很多。而且同步问题也不好解决。”

沈良陷入沉思。时间紧迫,重新采购电机肯定来不及了。

“等等。”他忽然想到一个办法,“我们能不能降低牵引速度?”

“降低速度?”陈志华愣了一下。

“对,把牵引速度从每分钟0.8米降到0.6米。这样所需的功率就能降下来。”

陈志华在纸上快速计算了一下:“理论上可行,但这样会影响生产效率。”

“先保证能运行起来,效率问题以后再优化。”沈良当机立断。

陈志华点点头,立刻回去修改控制程序。

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,大家连午饭都没顾上吃。

王德富跑过来汇报:“沈组长,结晶器的水冷系统安装好了,您去看看?”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