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裁员与催账(1 / 2)

沈林风不差钱,但是兴鸿科技却缺钱得紧。

杨丽娜对米娜和沈林风说:“你们俩总算是回来了,咱们得尽快想办法,该怎么度过这个难关。兴鸿科技的未来是好的,但是目前问题严重啊!”

所谓的问题,自然是销售问题。

大环境的原因,新能源汽车也暂时陷入停摆,相应的,兴鸿科技的锂电池便卖不出去。这不是某个公司的问题,而是全社会都一样。

特殊时期,老百姓只想钱袋子捂得紧紧的,有几个愿意去消费大件商品?

不过,公司股东都坚信,兴鸿科技的前景肯定是美好的。

沈林风想了想,说道:“这种情况不知道要持续多久,干脆咱们也放假吧。放假之前,现针对各大客户的情况摸摸底,看看需要保留几条生产线。剩下的,我觉得完全可以暂时休息,等全面放开,市场回暖以后再招人。”

他所谓的放假,其实就是变相裁员。现在已经非常普遍,毕竟企业负担都重。有很多公司以居家办公的名义,给专业技术人才发基本的底薪工资,然后一步步把员工裁掉。

这是大环境的特殊现象,没有人会管你。

当然,沈林风的意思是裁掉基层员工,核心技术人员还是要坚持留住。他建议先摸底的目的,是想了解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产能,再根据客户需求来保持生产。

目的很明确,稳住老客户,新客户暂时不考虑拓展。

只要维持基本的企业运转,其他的只能静待花开。

米娜点点头,表示同意:“现在很多公司倒闭啊,以前市场上的很多老朋友都不见了。我有一个做食品加工的朋友,以前有六家工厂,现在基本上全部关门停业,员工早就遣散,银行贷款还不上,公司差不多快要黄了。”

“还有好几个,整个工业区都停摆了。可以说,以前做得越大,现在亏得越惨。咱们不能死磕坚守,应该缩减产能,壮士断臂。”

杨丽娜也关停了一个贸易公司,当然清楚利害关系。

还有肖盛安和文卫,他们也同意缩减产能,精简人员,压缩阵容坚守阵地。

大家都相信,困难迟早要过去。

基本共识达成之后,几个股东便分头行动。沈林风负责联系客户,了解客户的生产需求。其他几位老总则负责对接公司各部门人员,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意愿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