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6章 良率的惊喜(2 / 2)
CP测试,是芯片从晶圆厂出来后的第一道“体检”。它将直接告诉工程师们:这批“新生儿”,有多少是健康的?有多少是先天不足的?甚至……有没有可能是“死胎”?
虽然启明芯强大的EDA平台和严谨的验证流程,已经最大限度地排除了设计层面的错误。但先进工艺制造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。65纳米,在2006年,依然是极其尖端、极其“娇贵”的工艺节点,哪怕是最顶级的代工厂如台积电,也无法保证100%的良率。任何微小的工艺偏差、设备故障、甚至是一粒肉眼看不见的尘埃污染,都可能导致整片晶圆报废!
更何况,“天枢一号”的复杂度达到了启明芯历史之最!数亿级别的晶体管!高性能CPU、GPU、基带、多媒体引擎……如此多的功能模块被高密度地集成在一起,对于65纳米工艺来说,本身就是一次极限挑战!
可以说,“天枢一号”的首批CP测试结果,不仅关系到数千万美金的投入是否打了水漂,更直接关系到“北辰”计划能否按时推进,关系到启明芯即将进行的IPO能否获得一个理想的估值!其重要性,无以复加!
洁净室内,身穿白色无尘服、只露出两只眼睛的测试工程师们,正在紧张而有序地操作着。
“晶圆放置完毕,对位精准。” “探针卡下降,接触良好。” “加载CP测试程序…… ‘天枢一号’ES版 V1.0 Test Pattern……” “初始化ATE设备……”
每一个步骤都通过内部通讯系统清晰地传递出来。
洁净室外,陈家俊、顾维钧等人甚至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。黄耀龙紧张地搓着手,嘴里念念有词,似乎在祈祷着什么。小张和李志远也紧盯着内部监控屏幕上传回的ATE设备操作界面。
时间,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。
终于,ATE设备的操作界面上,代表测试状态的指示灯,从红色的准备中,变成了黄色的运行中。
测试,正式开始!
首先进行的是最基础的开短路测试,检查芯片的电源网络和所有IO管脚是否存在物理性的短路或断路。这是最低级的、但也是最致命的制造缺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