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深夜的案头筹划(1 / 1)

汉东省委大楼十二层东南角,祁同伟办公室的磨砂玻璃门缝渗出一线冷白的光,像一柄楔入黑夜的薄刃。中央空调持续发出细微的嗡鸣,与纸张翻动的窸窣声交织,在空荡的走廊里形成某种不安的韵律。深褐色胡桃木办公桌被文件彻底淹没,仅在中央露出巴掌大的空白,宛如暴雨中飘摇的孤岛。歪斜插在文件堆里的铅笔尖泛着金属冷光,在台灯下投射出尖锐的阴影,仿佛预示着这场改革筹划注定布满荆棘。角落里那盆绿萝叶片枯黄蜷曲,却仍倔强地攀附在支架上,无声见证着无数个这样的深夜。

机械表的指针悄然爬过三点十七分,祁同伟握着钢笔的手指关节发白,笔尖悬在《汉东省近五年公安系统案件统计年鉴》泛黄纸页上方,迟迟未落。这本边缘翻卷、书脊开裂的年鉴,仿佛是一具承载着太多秘密的陈旧棺椁。当他的目光扫过红笔圈注的数字,太阳穴突突跳动 —— 地方干预导致案件搁置率从五年前的 7% 狂飙至去年的 23%,经济纠纷类案件被扭曲干预的比例高达 41%,涉及地方重点企业的刑事案件中,更有 58% 因行政指令被迫中止调查。这些数字如同带血的手术刀,精准剖开汉东政法系统溃烂的病灶,也在他心口剜出深深的伤口。“不过五年,腐败竟如野草般疯长至此。” 他在心底低语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,月牙形的红痕渗出细密血珠。恍惚间,那些受害者绝望的眼神、无助的哭喊如潮水般涌来,让他握着笔的手愈发用力,笔尖几乎要戳破纸张。

翻开《全国政法系统改革试点城市调研报告》,边角卷起的纸页间,不同颜色的批注如同战场上交错的军旗 ——“J 市垂直管理后涉黑案件下降 42%”“S 市群众安全感提升至 98.7%”。这些数据让祁同伟眼中闪过一丝光亮,旋即被浓重的阴霾笼罩。“别处的经验,真能在汉东这片盘根错节的土地上扎根吗?” 他的视线扫过一旁早已干涸的咖啡杯,杯壁褐色的污渍层层叠叠,记录着无数个不眠之夜的焦灼。过往推行政策时遭遇的重重阻力如潮水般涌来:地方官员阳奉阴违的敷衍、利益集团暗中使绊的阻挠…… 这些回忆让他对此次改革的前景充满忧虑。然而,当他再次看向报告中那些改革成功城市的蜕变,心中又涌起一股滚烫的信念 —— 只要能让汉东重见法治曙光,再难的关也要闯过去。

铅笔在草稿纸上沙沙游走,祁同伟勾勒的思维导图逐渐蔓延成精密的作战图。当《东海市强拆事件专项报告》的监控截图映入眼帘,蜷缩在拘禁室角落的受害企业主仿佛化作实体,将尖锐的刺痛直戳他心脏。报告里当事人三天内遭受七次殴打的记录、涉事人员与地方官员密密麻麻的通话清单,如同一把把重锤,狠狠砸在他的良知上。“权力失控之处,便是正义蒙尘之地。” 他咬牙在 “地方干预典型案例” 分支下重重写下,胸腔内翻涌的怒火几乎要冲破喉咙。“若连百姓最基本的权益都无法守护,这政法系统还有何存在意义!” 他猛地拍案而起,桌上文件簌簌作响,脑海中不断闪过更多相似场景:青川县跪地哀求的老农、被强拆后绝望痛哭的妇孺…… 这些画面如同导火索,将他心中的愤怒彻底点燃。他在心底发誓,定要让汉东的政法系统脱胎换骨,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。

邻省改革成效的对比数据如一记重锤,砸得祁同伟后背发凉。实施垂直管理后的第一年,跨区域案件侦破效率提升 35%,涉黑涉恶案件举报量激增 20%,群众满意度从 82% 跃至 98%。他将这些数据与汉东现状并列,用红笔在差距处划出醒目的波浪线,每一道笔触都像在割裂自己的皮肤。“汉东已经落后太多,若再迟疑,这座城市还有未来吗?” 此时,青川县那幕场景再次浮现 —— 老农布满老茧的手死死攥着派出所长裤脚,县委书记轻叩桌面的动作看似随意,却比任何枪炮声都更具威慑力。“啪” 的一声,铅笔在他手中折断,木屑飞溅在写满 “人事权上收”“经费统筹” 的草稿纸上,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。“这改革,就算千难万险,也必须推进!” 他在心中怒吼,眼前浮现出改革成功后汉东的模样:街道秩序井然,百姓安居乐业,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。这些美好的愿景,支撑着他在黑暗中继续前行。

手机的震动如惊雷般打破思绪,陈立伟发来的新证据令祁同伟瞳孔骤缩。某县级市公安局副局长长达三年的受贿记录,甚至包括为赌场通风报信的通话录音,将政法系统内部的黑暗暴露无遗。他转发文件时,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三秒,喉咙发紧,寒意顺着脊椎蔓延。望向窗外沉睡的汉东,路灯昏黄的光晕里,林立的高楼如同沉默的巨兽。办公桌抽屉半开,泛黄的入党申请书露出半截,褪色的墨迹却依然滚烫。“为了汉东的百姓,为了曾经的誓言,无论如何都要杀出一条血路。”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如鹰,使命感在胸腔中澎湃。他深知,这场战斗不仅是为了这座城市,更是为了扞卫自己坚守的信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