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桌角的户籍本(1 / 1)

青川县望月镇派出所的日光灯管,像个得了哮喘的老头,从早上亮起来就没停过 “嗡嗡” 的低鸣,那声音钻进耳朵里,比夏夜里最聒噪的蚊子还让人烦躁。灯管上积着层灰,是前几天下雨时从屋顶漏下来的,在昏黄的光线里看得清清楚楚,偶尔有几粒灰尘从灯管上飘落,在光束里打着旋儿,慢悠悠地坠向桌面,落在摊开的文件上,像给白纸撒了把细盐。

墙皮早就开始剥落,露出里面的黄土,像块没擦干净的脏脸,坑坑洼洼的。上面贴着的 “值班表” 边角卷得像朵菊花,用透明胶带粘了又粘,胶带早就泛黄,还沾着去年的苍蝇屎,黑褐色的小点在黄胶带上格外显眼。靠窗的角落里,放着盆仙人掌,刺都蔫了,花盆上 “平安” 两个字被磕碰得只剩个 “平” 字,另一半不知掉在了哪里。

民警小李的指甲在 “迎检通知” 上掐出第三道月牙形的印子,纸页被掐得发皱,透出底下垫着的户籍材料的影子,隐约能看见 “户口迁移” 四个字。这是第 12 份通知,从月初开始,每周两份,比镇卫生院发的健康教育宣传单还勤快。最上面那份通知的右上角,王队用红笔写着 “周五前务必完成”,那 “必” 字的一捺拖得老长,像把刀子悬在头顶,笔尖戳破了纸页,露出后面的 “37 项台账清单”。

37 项台账清单摊在桌上,A4 纸打印的表格密密麻麻,“巡逻轨迹卫星定位截图”“群众满意度电话录音备份”“台账电子版加密存储证明”“民警执勤形象自查报告”…… 小李数到第 15 项就数不下去了,只觉得那些黑体字像一群蚂蚁,正顺着桌腿往上爬,要钻进他的耳朵里,在脑子里乱咬。

桌角的铁皮盒是军用罐头改的,绿色的漆掉了大半,露出银灰色的铁皮,边缘被磨得发亮,能照出模糊的人影。里面的 5 份户籍材料摞得整整齐齐,用根红绳捆着,绳结打得是派出所老所长教的 “平安结”,老所长说这结能保平安,结果去年冬天在山上巡逻时摔断了腿,现在还在家养着。

最上面那份是张寡妇的迁户申请,照片上的女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领口磨出了毛边,头发用根红绳扎在脑后,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有点乱。眼角那颗痣长得极巧,正好在笑纹的末端,笑起来像朵开在眼角的小梅花 —— 和他牺牲的姐姐一模一样。

小李的手指在照片边缘轻轻摩挲,指腹蹭过纸页上的折痕,那是他昨天看材料时不小心压的。姐姐牺牲那年他刚入警,也是在望月镇,为了救个掉进冰窟的孩子,人没上来。追悼会上,姐姐的警服胸前别着朵小白花,眼角的痣被化妆师用粉盖了,小李盯着那张苍白的脸,总觉得不像姐姐,姐姐笑起来的时候,那痣会跟着跳,像活的一样。

“李哥,电子表格填完没?” 辅警小张的声音像根针,刺破了屋里的沉闷。这孩子刚从警校毕业半年,脸上还带着没褪尽的婴儿肥,下巴上有颗青春痘,此刻却眼圈发红,鼻尖也红通通的,像只受惊的兔子。他手里的手机屏幕亮得刺眼,华为手机的边角磕掉了块漆,露出里面的金属,是上周帮王大爷搬白菜时摔的,王大爷还一个劲地道歉,非要赔他个新手机套。

屏幕上的工作群头像在跳动,是省厅的红色警徽,下面跟着王队的消息:“16:00 前未报送巡逻数据,本月绩效清零。” 消息后面跟着个红色的感叹号,像个瞪圆的眼睛,旁边还有条群公告:“巡逻数据将与年终考核、评优评先直接挂钩,务必高度重视。”

小李的目光扫过屏幕,“巡逻记录精确到秒” 那行字被加粗了,后面还跟了个括号,写着 “精确至毫秒者优先评优”。他突然想起上周在山坳里追偷猎的,那家伙骑着摩托车往玉米地里钻,小李他们徒步追了两里地,手机在山里根本没信号,回来补记录时,小张对着卫星地图估摸着填时间,王队在会上把他俩骂了半小时,说 “数据不精确就是渎职,就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”。当时小张的脸白得像纸,手攥着笔杆,指节都泛了白,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。

“催催催,就知道催!” 小李猛地站起来,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划出道刺耳的声,像指甲刮过玻璃,惊得窗台上的仙人掌抖了抖,掉下根蔫刺。他的手在桌上胡乱抓着,碰倒了墨水瓶,蓝黑色的墨水在 “迎检通知” 上洇开,把 “台账规范” 四个字糊成了团黑,像块难看的疤。“精确到秒?他咋不精确到毫秒呢!山里信号啥样他不知道?上次他来视察,车开不到的地方都不去,站在村口拍了张照就走,知道个屁!”

小张吓得往后缩了缩,手机差点掉地上,慌忙用两只手抱住,指腹在磕掉漆的边角上蹭了蹭。“王队说…… 说这是省厅的新要求,用了啥…… 啥大数据系统,能自动比对轨迹,还能分析出…… 出潜在的安全隐患……”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,最后几个字几乎听不清,像蚊子哼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