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社区云的魔力(1 / 1)

上海市的 "社区云" 上线那天,网格员小陈的指尖在键盘上悬了三秒才落下。指甲修剪得短短的,边缘还沾着昨天帮张大妈疏通下水道时蹭的铁锈,洗了三遍都没彻底洗净,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褐红。"李奶奶独居" 五个字敲进系统时,回车键发出轻微的咔嗒声,像给陈年的心事上了把锁,沉闷却踏实。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橙黄色提示框,宋体字清晰显示:"每周三上门看望",后面缀着小小的日历图标,数字 "3" 被红圈圈着,扎眼得像块警示牌,在白底屏幕上格外醒目,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什么。

办公桌上的搪瓷杯冒着热气,胖嘟嘟的枸杞在水里打着旋,杯壁结着圈褐色茶垢 —— 这是用了五年的老物件,杯口边缘还有个小豁口,是去年摔在地上磕的。小陈盯着屏幕上的提示框,忽然想起去年冬至,李奶奶在浴室摔断了股骨。那天她在居委会整理台账,蓝黑墨水的钢笔没水了,笔杆缠着圈旧红绳,是儿子幼儿园手工课的作品,绳子已有些褪色发白。去传达室借墨水时,听见张大妈抱着颗大白菜念叨:"三楼的灯三天没亮了,往常这个点早该亮了,别是出啥事儿了。" 等她和保安砸开反锁的房门,老人正蜷在暖气片旁,灰蓝色棉裤上的尿渍冻成硬壳,摸上去邦邦的像块劣质塑料,碰一下都能听见细碎声响。体温计的汞柱卡在 35 度,像截凝固的冰,握在手里凉得刺骨,顺着指尖往心里钻。

"陈姐,张大爷的药快没了。" 系统提示音是清脆的叮咚声,比社区广播喇叭柔和,像屋檐下的风铃在微风中轻响,不刺耳却足够引人注意。小陈滑动鼠标,鼠标线缠着圈透明胶带 —— 上次被椅子碾断后接起来的,胶带边缘已有些起皱。屏幕立刻展开对话框,附近三家药店的电话排得整整齐齐,第三家后面跟着行小字:"可送药上门,需提前两小时预约",字体比正文小一号,却连标点符号都清晰可辨。她的睫毛突然湿了,去年张大爷的降压药断了两天,中风倒在菜市场的冬瓜摊前,青皮冬瓜上溅着片暗红血渍,像朵难看的花。她攥着老人冰凉的手等救护车时,指甲掐进掌心,如今那道月牙形的疤还在,阴天时会隐隐发痒,像有小虫子在爬。

鼠标垫是儿子绣的,歪歪扭扭的 "平安" 二字用红丝线绣成,针脚疏密不均,有的地方还露出白色布底,线头在背面打了个乱糟糟的结。边缘流苏磨得发毛,像只脱毛的小狗,掉下来的线头在桌角堆了一小撮。小陈点开张大爷的档案,头像照片还是前年拍的,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,领口别着枚褪色的毛主席像章,边角磨得圆圆的,像块被岁月打磨过的石头。系统自动生成的用药记录里,绿色对勾表示按时服用,红色叉号旁标着原因:"忘买了味道太苦 跟茶水一起喝了",最后那条后面有社区医生的批注:"已科普服药禁忌",宋体字透着股不容分说的认真,像医生戴口罩说话时严肃的眼神,让人不敢怠慢。

社区云的后台机房在地下一层,服务器嗡嗡作响,像群振翅的蜜蜂密密麻麻钻进耳朵,久了让人有些头晕。数据维护员小王戴着蓝光眼镜,镜腿用黑色橡皮筋缠着 —— 上次不小心坐断后临时补救的,镜面上还沾着点方便面油星,擦了好几次都没擦干净。他盯着屏幕上流动的绿色代码,突然指着其中一行笑出声:"李奶奶今天吃了两碗饭",后面跟着个黄色笑脸表情,嘴角咧得老高,露出两颗圆滚滚的牙,憨态可掬。这是志愿者小林添的,那姑娘总爱用表情包,手机壳贴满卡通贴纸,连水杯上都印着咧嘴笑的小熊。上次在 "王大爷血糖值 6.8mmol/L" 后面加了个哭脸,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,害得小陈以为出了大事,骑着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电动车飞奔过去,车把上的塑料套都磨掉一块。到了才发现老人只是多吃了块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,正坐在藤椅上哼着京剧《贵妃醉酒》,摇头晃脑的很是惬意。

小陈的办公桌抽屉里藏着本牛皮笔记本,封面磨得发亮,边角卷得像海带,用根红绳捆着,绳结是她奶奶教的蝴蝶结,虽不工整却很结实。翻开第一页,2019 年的字迹已经发灰,铅笔写着:"赵阿姨周三透析,每次透析后需送降压药刘叔的轮椅左前轮该修了,刹车不太灵 小吴家的孩子要入学,需准备户口本复印件 3 张、出生证明原件",密密麻麻的铅笔字被红笔圈了又圈,有的还打了叉,像老师批改作业,红色痕迹在纸上晕开,有些模糊。最底下那行 "李奶奶换煤气" 被水渍晕成蓝雾,那天暴雨,她扛着煤气罐爬三楼,罐身铁锈蹭了满裤腿,洗了好几遍都没洗掉,留下淡淡的黄印。裤脚淌下的水在楼梯上积成小水洼,映着声控灯昏黄的光,像撒了一地的金子。李奶奶在门口递过来的蓝白格子毛巾,现在还挂在她家晾衣绳上,洗得发了白,边缘起了毛球,每次看到都能想起老人当时眼里的感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