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报国寺诗会,才子压曹公(2 / 2)
一个靠着些许家资混迹于盐引之间的商贾,也配在曹太傅之后献诗?
曹长卿亦是饶有兴致地望向徐锋。
他听闻过这位“徐三郎”的一些事迹,赠药卢府,指点盐务,手段不俗,却不知其诗才究竟如何。
徐锋迎着众人的目光,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。
他又轻咳了几声,本就苍白的面容上似乎更添了几分病气。
他对玉奴微微颔首。
玉奴会意,上前一步,声音清冷:“我家公子偶感风寒,近日精神不济,恐污了诸位雅兴。不过,既是盛情难却,便献丑了。”
她取过早已备好的笔墨纸砚,亲自为徐锋研墨。
徐锋慢条斯理地起身,袖袍下的手指却几不可察地轻颤了一下。
他接过狼毫,略一沉吟,便在雪白的宣纸上挥洒起来。
他的动作不快,甚至有些迟缓,仿佛每写一个字都要耗费莫大的气力,额角已隐隐渗出薄汗。
周围的讥笑声虽低了些,但怀疑的目光却更甚。
有人已忍不住摇头,暗道此人怕是连笔都快握不住了。
然而,当玉奴将那写就的诗稿拿起,清声诵读之时,所有的嘈杂都戛然而止。
“北望中原气如虹,少年仗剑觅封侯。”
“十年磨砺锋芒在,一朝腾踏九霄游。”
“江山多娇英雄冢,美人如玉解烦忧。”
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!”
这是一首七言律诗。
辞藻算不得如何华丽,对仗却工整精妙。
更重要的是,诗中那股开阔的意境,那种睥睨天下的豪情,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,瞬间便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!
尤其是那句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”,何等的自信,何等的狂放!
先前一位对徐锋嗤之以鼻的锦衣公子,此刻张大了嘴,手中的茶盏“啪”地一声掉在地上,茶水溅湿了袍角也未曾察觉。
满场死寂。
所有人都被这首诗中蕴含的磅礴气势所震慑。
无法相信,这等佳作,竟是出自那个看似弱不禁风、病恹恹的“徐三郎”之手。
这哪里是个耽于安乐的富家翁,分明是个胸怀壮志的潜龙!
曹长卿原本含笑的表情凝固了。
他双目之中陡然爆射出两道精光,反复咀嚼着诗句,尤其是“十年磨砺锋芒在,一朝腾踏九霄游”两句。
良久,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气,眼神复杂地看着徐锋,一字一句:“好诗!好一个‘天下谁人不识君’!老夫……自愧不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