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9章 深蓝恶魔(79)(1 / 1)
维度意义网络中心的那道光,在星尘中缓缓舒展,像一片半透明的羽翼。王小五与圣女的意识在光中交织,既保持着各自的特质,又形成了全新的感知——他们能同时“看见”东荒的晨雾、星海的贸易船、域外巨树的年轮,甚至能“听见”不同维度生灵的低语。这种感知并非窥探,更像是一种共生的共鸣,就像根系在土壤中共享水分,彼此知晓却互不干扰。
“是‘意义共生体’。”绝对死寂的意识体分身悬浮在光旁,它的七彩人形比之前更加凝实,表面流动着与光同源的金色纹路,“你们的意识没有消失,而是转化成了维度网络的‘感知节点’,就像定星盘上的源眼,能实时捕捉所有维度的意义流动。”
当第一缕金色光芒从节点流淌到东荒时,葬仙台的四维共生叶突然释放出花粉。这些花粉带着微光,落在石碑群的信念锁链上,锁链的光纹立刻浮现出立体的星图——图中不仅有东荒的星轨,还有其他维度的意义网络脉络,脉络的交汇处,闪烁着与节点相同的光芒。
“是‘意义导航图’。”赤霞洞主的典籍自动翻开,书页上的文字顺着花粉的轨迹排列,形成一段段可解读的星轨坐标,“任何生灵只要能看懂这张图,就能顺着意义脉络前往其他维度,前提是他们的信念足够坚定,能抵抗不同维度的规则冲击。”
最先尝试跨维度旅行的,是一群来自星海的年轻商人。他们驾驶着改装过的贸易船,船身涂满了从四维共生叶上提取的金色汁液,按照导航图的指引,成功抵达了一个以“声音”为核心意义的维度。这个维度的生灵没有实体,以声波的形态存在,他们的交流方式是吟唱不同频率的歌谣,歌谣中蕴含着构建世界的能量。
“他们的界纱是用‘共鸣声波’织成的。”商人们返回东荒后,带回了一段闪烁着声波纹路的界纱样本,样本在阳光下会发出悦耳的声音,“那里的意义规则是‘和谐即存在’,只要能与周围的声波共鸣,就能获得存在的力量,反之则会逐渐消散。”
这段经历像投入湖面的石子,在东荒掀起了跨维度探索的热潮。修士们前往以“坚韧”为意义核心的维度,学习如何在能量稀薄的环境中修炼;凡人农夫拜访以“生长”为意义核心的维度,带回了能在任何土壤中发芽的种子;妖族的幼崽则跑到以“变化”为意义核心的维度,玩起了形态转换的游戏。
但跨维度旅行并非没有风险。有个修士在前往以“秩序”为意义核心的维度时,因无法适应那里严苛到刻板的规则,信念出现了动摇,返回东荒后,他的存在印记黯淡了许多,花了三个月才在石碑群的滋养下恢复。
“每个维度的意义规则都是‘双刃剑’。”圣女的意识通过意义节点传递到东荒,在定星盘上投射出那个“秩序维度”的景象:那里的建筑都是绝对对称的几何体,生灵的动作精准到分秒不差,连风的流动都遵循固定的轨迹,“过度的秩序会扼杀可能性,就像过度的自由会导致混乱,平衡才是所有意义的根基。”
为了规范跨维度旅行,东荒、域外、星海与绝对死寂共同制定了“意义公约”。公约规定:旅行者必须尊重所到维度的意义规则,不得强行改变当地的平衡;每个维度都要设立“意义驿站”,由熟悉当地规则的生灵担任向导,帮助外来者适应环境;一旦发现有维度的意义规则出现极端化倾向,各方需共同介入,引导其回归平衡。
意义驿站的建立,让跨维度交流变得更加有序。东荒的织造者与声音维度的声波生灵合作,织出了能传递意义能量的“共鸣界纱”;域外的虹彩生灵向变化维度的生灵学习形态转换术,让自己的能量形态更加灵活;星海的工匠则将秩序维度的精密技术与东荒的共生理念结合,制造出能自动调节能量输出的“平衡引擎”。
但新的问题很快显现。随着跨维度交流的频繁,不同维度的意义规则开始相互渗透,导致部分维度出现了“意义混淆”。有个以“静默”为意义核心的维度,因引入了声音维度的歌谣,原本宁静的环境被打破,生灵们开始变得烦躁,他们的存在印记出现了扭曲,像被揉皱的纸。
“是‘意义污染’。”王小五的意识通过节点分析着扭曲的印记,铜剑的虚影在定星盘上划出污染的扩散轨迹,“不同的意义规则就像不同的颜料,混合得当会产生新的色彩,混合不当则会变成浑浊的灰。静默维度的生灵无法消化声音的意义,就像鱼无法在空气中呼吸。”
四方立刻启动了“意义净化”计划。他们派出由各维度生灵组成的调解队,前往受污染的维度,用平衡符阵隔离不同的意义规则,再引导当地生灵根据自身特性,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意义。在静默维度,调解队没有禁止歌谣,而是帮助生灵们学会“在静默中聆听”,让歌谣成为点缀而非干扰,最终形成了“动静相济”的新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