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0章 深蓝恶魔(80)(1 / 1)
维度意义网络边缘的虚无带,在“和而不同”理念的制衡下,扩张速度虽有所减缓,却并未停止。那些被熵增侵蚀的维度碎片,像融化的冰,在虚无带边缘化作极细的“意义尘埃”,这些尘埃带着混乱的能量,顺着意义脉络的缝隙,悄无声息地渗入各个维度的核心区域。
东荒的紫山工坊最先察觉到异常。织机上的界纱开始出现“无序纹路”——这些纹路既不是东荒的平衡符,也不是其他维度的声波纹,而是杂乱无章的线条,像孩童随意涂抹的涂鸦。更诡异的是,这些纹路会吸收周围的意义能量,让界纱的韧性逐渐下降,原本能抵御源气冲击的布料,变得像枯叶一样脆弱。
“是意义尘埃的‘污染’。”负责看管织机的老织工用指尖拂过界纱,指尖沾染的尘埃在阳光下闪烁着灰黑色的光,“它们不像原初虚无那样直接消解意义,而是像杂草一样,缠上意义的根系,让能量无法顺畅流动。”
圣女的意识通过意义节点感知到工坊的异常,银灰色光翼的虚影在紫山工坊上空展开,光翼的晶光纹路像细密的筛子,将飘散在空气中的意义尘埃一点点过滤、吸附。她能清晰地“看见”这些尘埃的结构:它们是无数破碎的意义片段,来自不同的维度,因熵增而失去了原本的秩序,只能通过依附在其他意义上才能维持存在。
“它们在‘寄生’。”圣女的意识与老织工的信念产生共鸣,传递出净化的方法,“用三相平衡符的能量包裹尘埃,再注入‘独立意义’——比如你织布时的专注,或是对界纱的理解,让这些破碎的片段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秩序,就不会再依附他人。”
老织工按照指引,在界纱的无序纹路上绘制平衡符,同时将自己数十年的织布心得注入符阵。当符阵亮起的瞬间,灰黑色的尘埃开始剧烈震颤,破碎的意义片段在专注信念的影响下,逐渐拼凑成细小的图案——有的是其他维度织机的轮廓,有的是陌生的编织手法,虽然依旧微小,却不再杂乱,像找到了归宿的游子。
这些被“驯化”的意义尘埃,最终化作界纱上的装饰性纹路,不仅不再影响韧性,反而让界纱能同时传递多种维度的能量,成为一种全新的“共生界纱”。这个发现让东荒的织工们意识到,意义尘埃并非纯粹的威胁,只要引导得当,就能转化为新的力量。
但并非所有维度都能顺利应对污染。星海边境的一个贸易中转站,因意义尘埃的侵蚀,站内的“价值天平”彻底失控——这是星海商人用来衡量货物价值的法器,此刻却将一块普通的石头判定为无价之宝,而将三相晶石贬为废物。商人的信念在混乱价值的冲击下出现动摇,有人开始囤积石头,有人则疯狂抛售晶石,整个中转站陷入无序的狂欢。
“是‘价值熵增’。”王小五的意识通过维度船的残留碎片,将铜剑的共生纹投射到中转站,纹路上的“独立意义”光芒压制住天平的混乱能量,“意义尘埃扭曲了他们对‘价值’的认知,让原本有序的贸易规则变成了随机的赌博。”
他引导商人重新梳理自己的核心信念:有人认为贸易的价值在于“连接不同世界”,有人认为在于“交换所需”,有人认为在于“诚信为本”。当这些独立的价值理念注入天平后,天平的指针虽然依旧晃动,却不再完全失控,逐渐回归到相对合理的区间。
为了系统应对意义尘埃的污染,四方在东荒成立了“意义秩序院”。院中的修士不仅要精通各维度的意义规则,还要学会分辨意义尘埃的来源,掌握驯化与净化的方法。秩序院的院墙上,挂着一幅巨大的“意义谱系图”,图中详细标注了不同维度的核心意义、易受污染的薄弱点,以及对应的净化符文。
秩序院的第一批学员中,有个来自“数字维度”的生灵——它没有实体,以数据流的形态存在,能瞬间计算出意义尘埃的扩散轨迹。它带来的“意义算法”,让净化效率提升了三倍,但也引发了新的争议:算法认为所有意义都应量化成数字,用公式来判断秩序与否,这与东荒“尊重模糊性”的理念产生了冲突。
“意义不是数字,就像平衡不是精确的对称。”圣女的意识与数字生灵的数据流交流,在它的算法中注入“模糊变量”——比如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,无法用数字衡量,却能成为最强大的意义能量,“过度的精确,本身就是一种熵增。”
数字生灵的数据流在模糊变量的影响下,第一次出现了“犹豫”的波动。它花费了七天七夜,重新优化算法,最终得出的结论是:“意义的秩序,是精确与模糊的共生,就像星轨的运行有规律,却也会因流星的偶尔闯入而更显生动。”
这个小插曲让意义秩序院意识到,对抗熵增的过程,也是不同意义理念相互碰撞、融合的过程。他们开始在院中设立“辩论堂”,鼓励学员们就“什么是真正的秩序”展开讨论,每次辩论结束,都会诞生新的净化方法或防御符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