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1章 瑶台筝音化蝶飞!(1 / 1)

瑶台筝音化蝶飞

瑶池西畔的琅嬛仙境,千年灵芝在玉阶下舒展菌盖,晨露顺着通天柱滚落,敲在青石板上叮咚作响。玉瑶指尖刚触到筝弦,整座仙台便漫起一层薄雾,如纱似绫,缠在十二根冰蚕丝弦上,随她手腕轻扬,缓缓漾开。

这架“流霜”仙筝是伏羲氏采昆仑冰玉所制,筝身泛着月光般的冷辉,弦柱嵌着南海珠贝,每颗都映着不同的星象。玉瑶一袭水绿纱裙,坐在汉白玉筝台前,乌发松松挽着支碧玉簪,簪头悬着的珍珠流苏垂在颊边,随着呼吸轻轻晃动。她刚在东海之滨采了晨露调弦,指尖还沾着鲛人的泪凝成的水汽,触到琴弦时,竟引得最细的那根“羽弦”微微震颤,发出一声似有若无的清鸣,像极了青鸟初啼。

今日是瑶池万仙会,各路神仙齐聚蟠桃林,唯独西王母特意嘱咐玉瑶在琅嬛台独奏。她说:“你那‘化蝶引’三百年未弹,该让三界瞧瞧,何为真正的仙乐。”

玉瑶垂眸浅笑,抬手将流苏别到耳后。她的指法自与凡间乐师不同——食指向外挑弦时,腕间会漾开一圈淡青色的光晕,如涟漪漫过水面;大指按弦的瞬间,指尖会凝出半颗露珠大小的冰粒,触弦即化,在弦上留下转瞬即逝的白痕。此刻她弹的是《云游曲》的起调,指尖在弦上轻点慢捻,十二根弦便如十二道山泉,在石上漫流,时而相汇,时而分流,初时只是细碎的叮咚声,渐渐便汇成了潺潺的溪流,顺着琅嬛台的玉阶往下淌,竟在阶下积成一汪浅浅的水洼,倒映着天上流云。

“好个‘流泉指法’!”有路过的仙童趴在台边偷看,忍不住拍手。他只见玉瑶左手按弦时,指节弯出好看的弧度,如嫩柳拂风,右手运弓(仙筝无弓,此处为拨弦之态)时,袖摆随动作扬起,露出皓腕上的银铃,却始终没发出半点杂音,只让筝音愈发清透。

曲至中段,《云游曲》渐入“千山叠”之境。玉瑶指尖陡然加速,食、中、无名指如穿花蝴蝶般在弦上翻飞,每一次触弦都带起细碎的银光,落在筝身的珠贝上,竟让那些星象图案活了过来——北斗七星在弦柱间缓缓转动,南斗六星的光芒随音符明灭。忽然,她手腕一翻,大指重重按在“宫弦”上,其余四指同时挑起三根弦,只听“铮”的一声,如惊雷滚过山谷,震得台边的水洼溅起三尺高的水花,水花落地时,竟化作一群半透明的雨燕,绕着筝台盘旋鸣叫。

“是‘惊雷破雨’!”远处的太上老君捋着胡须赞叹,“三百年前她弹到此处,震落了瑶池半池莲瓣,如今竟能化雨为燕,道行又深了一层。”

玉瑶似未闻外界声响,眼帘低垂,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。她指尖的动作愈发灵动,时而如蜻蜓点水,在弦上轻轻一点便收回,留下余音绕梁;时而如乳燕归巢,手指蜷起又猛然张开,带起一阵急促的弦鸣。当曲声转入“云海翻涌”的高潮,她忽然将左手五指同时按在弦上,右手五指如散花般向外拨去,十二根弦瞬间绷直,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,竟引得天上的流云停下脚步,在琅嬛台上空聚成一团团棉絮状的云团。

更奇的是,随着弦声激荡,筝身周围竟漫起厚厚的白雾,初时如轻纱,渐渐变得浓郁,将玉瑶和仙筝都笼罩其中。白雾中,那些被音符震起的银星不再四散,反而凝聚成一个个小小的光点,随着弦声的节奏上下浮动。忽然,玉瑶右手猛地向斜上方一扬,所有光点瞬间炸开,化作无数只彩蝶——红的如玛瑙,蓝的似宝石,翅膀上还沾着细碎的星光,从白雾中穿飞而出,有的停在路过神仙的发髻上,有的落在远处的蟠桃枝上,翅膀扇动时,竟发出与筝音相合的嗡鸣。

“化蝶了!是‘玉瑶式’的化蝶引!”众仙惊呼起来。三百年前,她最后一次弹《云游曲》,也只化出十几只蝴蝶,如今竟有数百只,且每只蝴蝶的翅膀上都带着音符形状的斑纹,飞到哪里,哪里便萦绕着淡淡的筝音。

玉瑶指尖未停,左手在弦上快速滑动,右手时而握拳轻捶筝身,时而展开如托明月。当曲声渐缓,进入“归帆”的尾声,那些彩蝶忽然不再乱飞,而是排成整齐的队列,绕着筝台缓缓盘旋。她最后一次抬手,五指如拈花般轻轻落在弦上,所有弦音瞬间收歇,只余一缕极细的余音,如游丝般飘向天际。随着余音消散,那些彩蝶忽然同时振翅,化作点点星光,落回筝身的珠贝上,让星象图案重新归于沉寂,而那层白雾也如退潮般散去,露出玉瑶略带潮红的脸颊。

她抬手拭了拭额角的薄汗,指尖刚离开琴弦,便见一只未及消散的蓝蝶停在她的碧玉簪上,翅膀轻轻扇动,与簪头的珍珠流苏相碰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玉瑶微微一笑,对着蓝蝶吹了口气,蝶翅轻颤,化作一道蓝光,融入她的指尖。

“好一曲《云游曲》!”西王母的声音从云端传来,带着笑意,“三百年前,你弹此曲,意在抒发天地之阔;如今再弹,却多了份万物共生的慈悲,可见这三百年在人间历练,果然没白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