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9集:代代相传的账本(1 / 2)

苏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又落了一层叶,金黄的碎影铺在青石板上,像谁不小心打翻了装着阳光的匣子。苏老爷子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,手里摩挲着一个红绸包裹的物件,指腹蹭过绸面的纹路,像是在数着岁月的刻度。

“爷爷,您又在看那个?”十五岁的苏明远背着书包跨进门槛,校服领口还沾着外面的寒气。他放下书包时,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爷爷膝头的红绸上——那里面裹着的东西,他从小看到大,却总觉得隔着层薄雾,看不真切。

苏老爷子抬眼,浑浊的眼珠里泛起些微光:“明远,过来。”

少年依言走过去,看着爷爷小心翼翼地掀开红绸。底下露出的是个深褐色的账本,封皮是磨得发亮的牛皮,边角处有些地方已经开裂,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。账本的厚度比他用过的任何练习册都要扎实,拿在手里沉甸甸的,像捧着一块浸了百年雨水的石头。

“知道这是什么吗?”老爷子的声音带着些沙哑,像是从旧时光里捞出来的。

“账本啊。”苏明远答得轻快,“您说过,是咱们苏家祖上传下来的。”

“是账本,又不止是账本。”老爷子把账本推到他面前,“你爹走得早,这些事本该他教你。今天,该让你好好认认它了。”

苏明远的手刚碰到账本封面,就被那粗糙的质感惊了一下。他记得小时候偷摸翻看过一次,被爷爷发现后罚站了半个时辰,从那以后便只敢远远看着。此刻指尖传来的温度,混着淡淡的霉味和墨香,倒让他心里生出些莫名的郑重。

“翻开看看。”老爷子说。

少年深吸一口气,掀开了第一页。纸页脆得像晒干的叶子,稍一用力就发出“沙沙”的呻吟。上面是用毛笔写的字,笔锋遒劲,墨迹早已发黑,却依旧能看出落笔时的力道。

“这是你太爷爷的太爷爷,苏振南公,写下的第一笔账。”老爷子的声音飘得很远,“那会儿还是光绪年间,咱家就开着个小布庄,在城南的巷子里,就两张门板那么大的铺面。”

苏明远的目光落在字迹上:“光绪二十三年,三月初六,进蓝粗布十匹,银三两二钱。售予张记豆腐坊一尺,钱五文。”字里行间还有些歪歪扭扭的小注,像是“布质稍次,需折价”“张老板赊账,月底催”。

“你太爷爷那会儿,城里刚通了火车,洋布像潮水似的涌进来,咱们的土布卖不动。”老爷子的手指点在“布质稍次”那行字上,“他就带着账本跑遍了周边的村镇,记着谁家需要厚实的粗布做冬衣,谁家偏好靛蓝的颜色,连哪家的媳妇坐月子要多扯三尺布做襁褓,都记在后面的空页上。”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