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0集:学徒手里的新账本(2 / 2)
林福生的手指悄悄抚过账本上那个小符号,纸页上还留着苏敬之笔尖的温度。
"第二回出错,是记一笔药材的账。"苏敬之的声音慢下来,带着点笑意,"他把'当归'写成'当龟',药铺老板来看账,笑得直不起腰。说陈家小子这是咒我活成老乌龟呢。"
账房里的伙计们都笑起来,林福生也跟着咧开嘴,心里的紧张松了大半。
"我爹没罚他,就像这样,在账本上画了个小记号。"苏敬之指着那个像虫蛀叶子的符号,"说这是提醒,也是念想。记账记的是数目,可落笔的是人。忘了谁教你写字,忘了为什么要记这笔账,再清楚的数字也没用。"
林福生低头看着自己写的洋文,那些字母突然变得陌生起来。他想起刚进苏家那天,苏敬之领他去祠堂,指着供桌上的旧账本说:"苏家做生意,靠的不是账本有多清楚,是记在心里的本分。"
那天下午,林福生找老李头要了本旧账本。泛黄的纸页上,陈三的字迹歪歪扭扭,却处处透着认真。有几处明显的涂改,旁边都画着那个虫蛀叶子似的符号。翻到最后一页,他看见一行小字:"光绪八年冬,替张寡妇垫了当银五两,她儿子明年考秀才,记着提醒她来赎镯子。"
下面压着片干枯的银杏叶,叶脉清晰,像谁精心夹在里面的。
第二天,林福生的账本上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。洋文数字旁边,添了行小楷的注释:"王记米铺,李掌柜的小孙子生疹子,记着让药铺送两帖药膏。"在一笔绸缎庄的货款下面,他画了个小小的符号——不是苏敬之那个虫蛀叶子,是片小小的银杏叶。
苏敬之检查账本时,指尖在那片银杏叶上停了停,没说话,只是在旁边添了个更小的记号,像颗发芽的种子。
入秋时,林福生跟着苏敬之去乡下收粮。粮栈的老掌柜翻出本光绪初年的账册,说是陈三当年在这里记的。纸页都快散了,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有力,在一笔"赈济粮三千斤"下面,画着满满一页虫蛀叶子似的符号。
"那年闹蝗灾,"老掌柜眯着眼睛回忆,"陈小子天天守在粮栈,夜里就着油灯核账,说多记一笔,就多户人家能活命。"
林福生突然明白,那些账本上的符号,哪里是提醒,分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,一件件记在心里的事。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,在洋文记账法的空白处,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,旁边写着:"今日收粮,刘家村的王老汉说新米要晚熟半月,记着把他家的账往后延延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