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4集:当铺里的新账簿(1 / 2)
当铺里的新账簿
第一章 老朝奉的心事:光绪二十六年的入秋,一场冷雨把京城西四牌楼浇得透湿。“聚源当”的黑漆木门吱呀推开时,老朝奉陈九功的烟袋锅子正搁在柜台角上,烟丝潮得冒不出火星。
“陈爷,您瞅瞅这个。”穿短打的小伙计福子捧着个蓝布包袱进来,裤脚还滴着水。包袱里裹着本账簿,封皮是少见的暗红色绒面,边角用铜片包着,摸上去竟比寻常账本沉了三成。
陈九功眯起眼。他在聚源当守了二十三年柜台,经手的账本从线装纸册到洋式硬皮本,少说也有百十来本,却从没见过这般讲究的。指尖划过绒面,竟能触到里面细密的纹路,像是用极细的针脚绣了什么图案。
“哪来的?”他把烟袋锅子往桌案上磕了磕,声音压得低。聚源当的规矩,收当只认金银珠宝、字画古籍,账本这类东西,除非是前朝翰林的手札,否则连柜台都上不来。
“就刚才,门口避雨的老客塞的。”福子搓着手,脸上带着几分慌,“说是欠了掌柜三个月利钱,拿这个抵。我瞅着这账本不一般,没敢拒。”
陈九功翻开第一页,瞳孔猛地缩了缩。纸上没写“光绪二十六年”,也没记“某年月日收当某物”,反倒画着幅极小的画——几笔勾勒出的当铺柜台,柜台后站着个穿长袍的人,脸被一片云雾遮着,手里却托着个和眼前一模一样的账本。
更怪的是纸页。寻常账本用的是竹纸,吸墨快却容易脆,可这纸摸上去又软又韧,用指甲划了下,竟没留下痕迹。他蘸了点茶水往上滴,水珠在纸上滚了两滚,竟顺着纹路滑到了页脚,没渗进去半点。
“把掌柜请来。”陈九功合上书,指节泛白。他隐约觉得,这账本不是抵账的,是个烫手的麻烦。
第二章 账本里的秘密
聚源当的掌柜姓周,是个留过洋的主儿,平日里总爱揣个怀表,说话带两句洋文。可当他看见那本红绒账簿时,手里的怀表“啪嗒”掉在桌上,链儿断了都没顾上捡。
“这是……‘记灵账’?”周掌柜的声音发颤,手指在铜片边角上反复摩挲,“我在英国博物馆见过类似的,说是明代当铺用来记‘活当’的册子,可早就失传了。”
“活当?”福子凑过来,“不是说活当就是能赎回去的当品吗?”
“寻常活当是,可这‘记灵账’记的不是东西,是人。”周掌柜翻开第二页,这页倒有字,是用小楷写的,“你看,‘万历三十七年,收当人李氏,年二十,以‘忆’为质,当银五十两,赎期三年’。”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