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1章 设计(1 / 2)

设计中的“视角”:解决问题的“多棱镜”——从用户到商业的全维度思考

设计的本质是“通过创造解决问题”,而“视角”则是设计师观察问题、拆解需求、推导方案的“底层逻辑”。它决定了“设计为谁服务”“解决什么问题”“如何平衡多方价值”,是设计从“主观表达”转向“有效解决问题”的关键。

以下从设计的本质与视角的关系、核心视角类型、功能与实践逻辑及经典案例四方面,拆解设计中“视角”的底层逻辑与应用方法。

一、设计的本质与视角:视角是“问题的滤镜”

设计的核心是“需求导向的问题解决”,而视角则是设计师对“需求”“问题”“解决方案”的认知框架。它像一面“多棱镜”,不同的视角会过滤出不同的关键信息,引导设计师关注不同的价值维度。

核心关系:

- 视角决定“问题定义”:同样的用户反馈(如“APP不好用”),用户视角会关注“操作复杂”,商业视角会关注“留存率下降”,技术视角会关注“代码冗余”——不同视角会定义不同的“核心问题”;

- 视角驱动“解决方案”:用户视角导向“简化交互流程”,商业视角导向“优化付费路径”,技术视角导向“重构底层架构”——视角决定了设计的“发力点”;

- 视角影响“价值平衡”:设计需同时满足用户需求、商业目标、技术可行性,视角的选择决定了“哪些价值被优先满足”。

二、设计中的核心视角类型:从“用户”到“系统”的全维度拆解

设计涉及多利益相关方(用户、企业、技术、社会等),不同视角对应不同的核心诉求。以下是最常用的五大设计视角:

1. 用户视角(User Perspective):“用户是谁?他们需要什么?”

定义:以用户为中心,关注用户的“真实需求、行为习惯、情感体验”,设计的核心是“解决用户的痛点或创造价值”。

核心关注点:

- 需求分层:区分“显性需求”(用户能说清的,如“手机续航长”)与“隐性需求”(用户未明说的,如“充电时的安全感”);

- 行为模式:用户如何使用产品?高频场景是什么?(如“老年人用手机时,字体大小、操作步骤的容错率”);

- 情感体验: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情绪变化(如“支付失败时的焦虑”“完成任务的成就感”)。

实践方法:

- 用户研究(访谈、问卷、观察法);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