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2章 兵权易主(1 / 1)

1112 章:兵权易主

中都北郊的斥候驿站里,一名浑身是血的斥候跌撞着冲进屋,手中紧握的羊皮哨探报上,用炭笔急促地画着三道斜线 —— 这是 “漠南部落异动” 的紧急暗号。驿站驿丞不敢耽搁,立刻用快马将探报送往枢密院。探报送到萧虎案前时,他正与张焕核对西城卫的整顿进度。羊皮纸上清晰记录着:漠南的克烈部余众联合乃蛮部残兵,近三日已袭扰了三个边境牧地,抢走牛羊三百余头,还伤了十余名巡牧的宗室士兵。萧虎指尖按着 “联合袭扰” 四字,眉头拧成疙瘩:“克烈部与乃蛮部素来不和,如今竟联手,恐是有更大图谋。”

张焕凑近查看探报,补充道:“边境三个牧地分属脱脱与兀鲁思,两人昨日已派人来中枢求援,说麾下兵力分散,难以抵挡联合袭扰。可东城卫、北城卫分属不同统领,调兵需协调两卫,流程繁琐,恐延误时机。” 萧虎沉默片刻,让人立刻召耶律楚材、李御史议事,心中却隐隐不安 —— 这突如其来的异动,恰好戳中了中都禁军 “分卫统领、协调不畅” 的软肋。

议事厅内,耶律楚材看完探报,率先开口:“漠南部落联合,非同小可,若不集中兵力应对,恐蔓延至中都近郊。眼下东城卫管东驿路,北城卫管北驿路,两卫各有侧重,却缺乏统一调度,遇此联合袭扰,极易被各个击破。” 李御史也道:“若能让一人统管两卫,统一调兵、协调防务,定能提高效率,应对危机。”

萧虎心中清楚,两人话中所指的 “一人”,便是忽必烈 —— 近来他在禁军与宗室中声望日隆,且有剿匪、整顿实务的实绩。可将两卫统领权交出,意味着自己对禁军的掌控力大幅削弱。他正犹豫间,枢密院外传来通报:“脱脱、兀鲁思等宗室将领求见,说有紧急防务要事上奏!”

枢密院庭院里,脱脱、兀鲁思等五名宗室将领身着戎装,神色凝重地站在廊下。见萧虎等人出来,脱脱率先上前,双手递上一份联名奏疏:“萧将军,诸位大人,漠南部落联合袭扰,我等牧地岌岌可危,恳请中枢让忽必烈大汗统管东城卫、北城卫!”

奏疏铺在案上,汉蒙两种文字书写的字迹工稳,开篇便直指 “分卫统领之弊”:“东城卫守东驿,北城卫守北驿,两卫调度需经枢密院层层协调,遇紧急袭扰,往往错失良机。忽必烈大汗熟悉草原实务,曾率禁军剿匪有功,若能统管两卫,可速调兵力支援边境,护牧地安稳。” 奏疏后,除了五名宗室将领的签名,还附着边境牧地的受损清单与巡牧士兵的证词。

兀鲁思上前一步,补充道:“昨日我派三十人去支援受损牧地,需同时协调东城卫借道、北城卫派粮,来回耽误了两个时辰,等赶到时,盗匪早已遁走。若忽必烈大汗统管两卫,一声令下便能调度,何至于此?” 另一名宗室将领也道:“大汗与我等宗室协同防御多次,知根知底,统管两卫,既能协调禁军与宗室,又能提高防务效率,实乃最优之选。”

萧虎看着奏疏上密密麻麻的签名,又瞥了眼站在一旁的忽必烈 —— 他今日依旧是青色锦袍,神色平静,仿佛此事与自己无关。耶律楚材轻声对萧虎道:“宗室联名,且事出紧急,若驳回,恐失宗室之心,边境防务更难推进。不如先同意试点,待危机解除再议后续。” 萧虎咬了咬牙,终是点头:“先召忽必烈进来,商议具体事宜。”

忽必烈走进议事厅时,厅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—— 李谦、张达、王诚等五名禁军卫所将领,捧着一份《禁军将士联名疏》走了进来。“萧将军,诸位大人,我等代表东城卫、北城卫将士,恳请让忽必烈大汗统管两卫!” 李谦双手递上疏文,语气恳切。

疏文上,除了将领签名,还有数百名士兵的画押,开篇写道:“两卫将士常因调度不一,训练、巡逻多有重复,粮草分配也偶有不均。忽必烈大汗统兵务实,赏罚分明,剿匪时与将士同甘共苦,深得军心。若能统管两卫,定能整合资源,提升战力,护中都安稳。” 张达补充道:“上月东城卫与北城卫联合训练,因调度权不一,阵法演练多次出错;若大汗统管,定能统一指令,事半功倍。”

王诚也道:“漠南部落异动,将士们都想早日出兵支援,可两卫各等指令,人心浮动。大汗统管后,能迅速整合兵力,将士们也愿听其调遣,赴汤蹈火在所不辞!” 厅内气氛顿时一边倒,连原本中立的兵部郎中都道:“宗室与禁军将士均支持忽必烈大汗,可见其威望与能力,统管两卫,确能应对当前危机。”

萧虎看着眼前的两份联名疏,心中明白,大势已去 —— 若再坚持反对,不仅会被指责 “不顾防务”,还可能引发宗室与禁军的不满。他深吸一口气,对忽必烈道:“大汗,若你愿统管东城卫、北城卫,需答应三个条件:一是重大调兵仍需枢密院预批;二是派张焕任监军,监督实务;三是每月需提交两卫防务报告,由枢密院审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