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3章 监督失效(1 / 1)
1113 章:监督失效
枢密院西侧的白虎堂,是中都禁军暗卫的值守之地。堂内光线昏暗,墙上挂满了中都卫所的舆图,十几名暗卫正伏在案上,用炭笔记录着从各卫所传回的监控信息 ——“北城卫辰时训练,士兵出勤率九成五”“东城卫午时巡逻,路线与昨日一致”“忽必烈大汗巳时去粮库核查粮草,停留两刻钟”。
赵安作为白虎堂统领,每日辰时都会汇总这些信息,整理成《暗卫监控日报》,呈给萧虎。此刻,他正拿着刚拟好的日报,指尖划过 “忽必烈与李谦在粮库讨论粮草调度” 的字样,眉头微蹙 —— 近一个月,忽必烈的行踪始终围绕禁军实务,无任何违规迹象,却也让他愈发觉得捉摸不透。“再派人盯紧些,尤其是他与宗室的私下往来,哪怕是送封信、见个人,都要记录清楚。” 赵安对身旁的暗卫小统领道。
暗卫小统领躬身应下,转身安排人手。白虎堂的暗卫共五十人,分成五组,每组负责一个卫所的监控,采用 “轮岗盯梢” 的方式,确保全天候覆盖。为了隐蔽,暗卫多扮作商贩、农夫或普通士兵,混入卫所周边,甚至有三人被安插进禁军,担任伙夫、马夫等不起眼的职位,实时传递内部信息。
萧虎收到《暗卫监控日报》时,总会逐字逐句核对,尤其关注忽必烈的动向。他深知,失去对禁军的实时监控,便如同失去了眼睛,一旦忽必烈有异动,中枢将难以及时应对。“昨日忽必烈去东城卫,除了查看训练,还单独见了张达半个时辰,他们谈了什么?” 萧虎对赵安问道,语气带着一丝警惕。
赵安连忙回道:“派去的暗卫离得远,只听到‘巡逻路线’‘粮草补给’等字眼,具体内容没听清。属下已让暗卫更贴近些,务必听清谈话内容。” 萧虎点头:“不可大意。忽必烈心思深沉,单独见面必有所图,若抓不到把柄,咱们迟早要被动。”
王府书房内,忽必烈正与刘秉忠、张焕商议事务。案上摊着一份《白虎堂暗卫布防图》—— 这是张焕从枢密院档案室悄悄抄录的,上面标注着暗卫的值守点、轮岗时间与伪装身份。“白虎堂的暗卫如同附骨之疽,若不除,咱们做任何事都在萧虎眼皮底下,难以施展。” 忽必烈指着图上 “北城卫伙房暗卫” 的标记,语气凝重。
刘秉忠道:“暗卫的弱点在于补给 —— 他们的衣物、干粮、马匹均由枢密院军司统筹,但实际发放需经禁军粮库。李谦是粮库总管,若在补给上做些文章,比如延迟发放、以次充好,便能扰乱暗卫的值守节奏。” 张焕却摇头:“此法虽能扰乱,却易被察觉,反而会让萧虎加强戒备。不如从‘实务需求’入手,借调暗卫,削弱其监控力量。”
“借调?”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兴趣,“如何借调?” 张焕道:“近日漠南边境巡防吃紧,地方官多次请求中枢派暗卫协助侦查 —— 暗卫熟悉监控与追踪,派去边境合情合理。若能抽调白虎堂的精锐暗卫,留下的多是新手,监控能力自然下降。”
忽必烈沉吟片刻,补充道:“还要联合耶律楚材与李御史。耶律楚材注重边境防务,李御史关注实务效率,若由他们提议‘暗卫支援边境巡防’,萧虎便难以拒绝。张焕,你在枢密院暗中推动,先与耶律楚材提及此事,探他口风。” 张焕应声:“属下明日便去办,定让耶律大人认同此提议。”
次日枢密院议事,耶律楚材果然率先提及边境巡防:“漠南边境虽暂无大规模袭扰,但小股盗匪仍在活动,地方官缺熟悉追踪的人手,导致盗匪屡剿不尽。白虎堂暗卫擅长侦查,若能抽调二十名精锐支援,不出半月,定能肃清边境盗匪。”
李御史立刻附和:“耶律大人所言极是!暗卫闲置中枢,不如派往边境发挥作用,既解地方之急,又能锻炼暗卫实务能力,一举两得。” 萧虎闻言,心中警铃大作 —— 白虎堂共五十名暗卫,抽调二十名精锐,监控力量将直接削弱四成。“边境巡防自有地方卫所,何必动用中枢暗卫?” 萧虎反驳,“暗卫的职责是监控禁军,若抽调,中都防务恐生漏洞。”
忽必烈适时开口:“萧将军顾虑有理,但边境不稳,最终仍需中都禁军支援,反而更费兵力。不如先派暗卫去侦查清剿,若能解决,便无需禁军出动,更省实务成本。再者,可只抽调二十名,留下三十名继续监控禁军,兼顾两头,何乐而不为?”
厅内官员大多认同忽必烈的说法 —— 既符合实务需求,又显得成本可控。萧虎看着众人的态度,知道再反对便会落下 “不顾边境” 的口实,只能勉强道:“抽调可以,但需派赵安亲自带队,确保暗卫只专注巡防,不插手其他事务,且每月需返回中枢汇报一次。” 忽必烈心中暗喜,立刻应下:“萧将军考虑周全,理应如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