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3章 最后整改后二次验证(1 / 2)
卷首语
【画面:1973 年实验室(16mm 胶片质感),整改后的电子密码机外壳加装了铝制散热片,技术员用红笔在 “整改标签” 上勾选 “加密轮次升级至 3 轮”“密钥自毁功能已启用”;旁边放着前次测试的 “薄弱环节清单”,错误密文回溯、高温死机等问题旁画着 “待验证” 符号。字幕:“整改不是‘补漏洞’,而是‘强筋骨’—— 针对前次测试暴露的短板,这台密码机将再次接受低温、续航、防破解的三重极限考验,证明整改后的可靠性。”】
一、整改措施梳理与验证目标(1973.07.01)
【历史影像:整改方案评审照片,专家们对照前次测试报告(标注 “错误密文回溯可破 5 字符”“50℃高温死机 2 次”),在整改图纸上标注修改点;技术员正在给密码机加装散热片,焊接加密逻辑电路的新增晶体管。画外音:“1973 年《军用电子设备整改验证规程》要求:针对测试发现的薄弱点,整改后需进行‘原场景复现 + 扩展验证’,确保问题彻底解决,且不引入新缺陷。”】
1. 核心整改措施
防破解优化:将加密轮次从 2 轮增至 3 轮,在原有逻辑电路基础上新增 4 只 3AX31B 型晶体管,提升短明文加密复杂度;增加 “密钥自毁” 功能 —— 连续 10 次物理干扰或 5 次错误密钥尝试后,自动清除内存中的密钥,需重新初始化才能使用;
散热改进:外壳加装 6 片冲压成型铝制散热片(面积 20cm2/ 片,比原改制散热片增大 1 倍),核心晶体管 Q6、Q8 上方贴 1mm 厚导热硅胶垫,与散热片紧密贴合;设备侧面新增 2 个直径 5mm 通风孔,增强空气流通;
稳定性强化:更换所有电解电容为军工级密封型(1973 年国营 798 厂生产),避免漏液;旋钮触点镀金处理,降低氧化风险;电源模块增加 1 只稳压二极管,将输出电压波动控制在 ±0.1V 以内。
2. 二次验证目标
核心目标:彻底解决 “错误密文回溯破解短密文”“高温死机” 问题,整改点验证通过率 100%;
极限验证目标:-37℃低温 72 小时运行无参数超限、720 小时连续运行错误率≤1.34%(与前次持平或更低)、19 种攻击算法完全破解率仍为 0%;
附加目标:验证整改后设备重量、尺寸无明显变化(重量≤550g,尺寸≤125mm×85mm×55mm),不影响野外便携性。
【整改细节:新增加密轮次的电路与原有电路采用 “模块化拼接”,便于维护;密钥自毁功能通过晶体管触发继电器实现,无复杂集成电路,符合 1973 年技术水平;散热片采用 “卡扣 + 螺丝” 双重固定,避免振动脱落。】
二、二次验证方案:原场景复现与扩展测试(1973.07.02-07.15)
【场景重现:技术员将整改后的密码机放入 - 37℃测试舱,与前次测试相同位置布设温度计和示波器探头;防破解测试台铺着前次使用的 “攻击算法台账”,“错误密文回溯” 一页贴着 “重点复现” 红标签。历史录音:“先复现 50℃高温场景,看还会不会死机 —— 再测错误密文回溯,要是还能破 5 字符,就得再加一轮加密!”】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