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6章 配套通信系统兼容升级与集成(1 / 1)
卷首语
【画面:1971 年军区通信实验室,“73 式” 密码机与 15W 短波电台、有线终端通过导线连接,示波器屏幕上跳动着加密信号与电台信号的叠加波形;张工转动密码机旋钮调整参数,李工在旁记录 “信号匹配度 95%”。字幕:“通信系统的效能不是单台设备的‘独角戏’,而是多装备协同的‘交响乐’—— 兼容升级的核心,是让‘73 式’融入现有通信网络,成为信息传输的‘安全纽带’。”】
一、兼容性测试准备:设备与环境的系统性搭建
【历史影像:实验室设备陈列场景,15W 短波电台(1970 年军工定型)、有线通信终端(磁石式电话机改装)、“73 式” 密码机依次排列,导线标签标注 “输入”“输出”“接地”;档案资料:《兼容性测试方案》明确 “先单机对接,后系统联调” 的测试逻辑。画外音:“1971 年《军用通信系统集成规范》要求:新装备需与现役 80% 以上的通信终端兼容,信号传输误差≤5%。”】
测试设备选型:选取部队现役主力通信设备:15W 短波电台(覆盖 3-30MHz 频段)、磁石式有线终端(传输速率 1200bps)、载波电话机(多路复用),确保测试覆盖 “无线 + 有线” 主流通信模式。
测试环境搭建:模拟部队实战场景:无线环境设置 20dB 电磁干扰(用信号发生器模拟),有线环境模拟 5km 线路衰减(串联电阻模拟);实验室地面铺设绝缘橡胶垫,设备接地电阻控制在 4Ω 以内。
测试指标设定:核心指标包括 “信号匹配度≥90%”“数据传输错误率≤1%”“接口插拔寿命≥100 次”“协同响应时间≤3 秒”,覆盖电气特性、功能适配、机械可靠性三大维度。
工具与文档准备:配备 XJ4318 示波器、MF-10 万用表、机械秒表等测试工具;编制《测试用例手册》,收录 20 组典型测试场景(如 “电台加密传输”“有线多终端并发”),明确操作步骤与判定标准。
测试团队组建:由研发技术员(张工、李工)、电台操作员、有线通信维护员组成 5 人测试组,分工负责设备操作、数据记录、问题分析,确保测试专业性与实战性结合。
二、与短波电台兼容性测试:无线链路的适配验证
【场景重现:实验室无线测试区,李工将密码机加密输出端接入短波电台音频输入口,按下电台发射键,示波器显示加密信号经调制后的射频波形;旁边的接收端,另 1 台电台接收后解调,密码机解密显示 “测试成功”。历史录音:“信号幅度再调大 1V—— 现在波形稳定了,电台能正常调制!”】
接口电气特性适配:测试发现密码机输出信号幅度(2V)与电台输入阻抗(600Ω)不匹配,导致信号衰减 15%;张工设计 “阻抗匹配模块”(由变压器和电阻组成),将匹配度从 85% 提升至 98%,信号衰减降至 3% 以内。
调制解调兼容性:针对电台 “调幅(AM)、调频(FM)” 两种调制模式,分别测试加密信号传输:AM 模式下错误率 0.8%,FM 模式下 0.3%,均达标;发现 FM 模式抗干扰能力更强,建议部队优先采用。
频段适配测试:在电台 3-30MHz 工作频段内,每 3MHz 选取 1 个测试点,共 9 个频段;结果显示 3-15MHz 频段传输稳定(错误率≤0.5%),15-30MHz 因高频衰减错误率升至 0.9%,建议 “加密传输优先选用中低频段”。
干扰环境测试:逐步提升电磁干扰强度(从 10dB 增至 30dB),测试密码机与电台协同抗扰能力:20dB 以下错误率≤1%,25dB 时错误率 1.2%,通过优化密码机跳频算法(间隔从 30ms 缩至 20ms),25dB 干扰下错误率降至 0.8%。
机械接口可靠性:模拟野外插拔操作,反复插拔密码机与电台的连接插头 100 次,检查接口接触电阻(始终≤10mΩ)、导线焊点(无脱落),确认机械适配可靠,满足野外频繁操作需求。
三、与有线通信终端兼容性测试:有线链路的协同验证
【画面:有线测试区,3 台磁石式有线终端通过配线架与 1 台 “73 式” 密码机连接,王工操作终端 1 发送 “呼叫总部” 明码,密码机加密后通过有线线路传输至终端 2、3,解密后显示一致。档案资料:《有线兼容性测试记录》标注 “3 终端并发传输,错误率 0.2%”。】
多路复用适配:测试密码机与载波电话机的多路并发能力:同时接入 3 路有线终端(传输不同明码),密码机通过 “时分复用” 逻辑处理,传输错误率 0.2%,响应时间 2.5 秒,满足部队多终端协同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