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7集:《公众参与的新模式》(1 / 2)
伦理审计师
林舟的笔尖在文件上悬停了三秒,最终还是落下,在"伦理审计初步评估:风险等级B"的结论旁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窗外,世纪科研中心的玻璃幕墙反射着七月的烈日,刺眼得让人心烦意乱。
"又卡住了?"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,苏芮端着两杯冰咖啡走进来,将其中一杯推到林舟面前,"第几次修改评估报告了?"
林舟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,苦笑一声:"第三次。基因驱动技术这块太棘手,你看这里——"他指着文件上的一行字,"他们计划在疟疾高发区投放基因编辑蚊子,理论上能彻底消灭传疟媒介,但生态链影响评估只做了十二个月的模拟。"
苏芮啜着咖啡凑过来,她的指甲修剪得干净利落,指尖划过纸面时带着轻微的沙沙声:"去年东南亚那起案例还没吸取教训?"她忽然抬头,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,"要不我们申请现场审计?"
林舟挑眉。作为新成立的科技伦理审计中心首批认证审计师,他们俩搭档过七次项目评估,却从未主动要求过现场审计。按照流程,只有初步评估达到风险等级A时才需要实地核查。
"风险等级B申请现场审计,审批流程会很麻烦。"他沉吟道。
"但总比将来出了纰漏,看着新闻里铺天盖地的'科学灾难'标题强。"苏芮将文件合上,封面烫金的"科技伦理审计标准V2.0"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"还记得我们培训时反复观看的那段录像吗?"
林舟当然记得。那是五年前震惊全球的基因污染事件——某生物公司为提高产量,在实验室编辑了大豆基因,却因管理疏漏导致变异基因流入自然环境,最终造成方圆五十公里内的野生豆类灭绝。那段航拍画面里,枯黄的农田像一块丑陋的伤疤,至今仍烙印在所有审计师的记忆里。
最终,他们的申请在第四天获批。当林舟和苏芮抵达位于南部沿海的基因工程研究所时,项目负责人张教授正带着团队在温室里忙碌。玻璃穹顶下,数千只蚊子被分装在透明培育箱中,密密麻麻的黑点爬满箱壁,看得人头皮发麻。
"林审计师,苏审计师,欢迎欢迎。"张教授摘下手套,热情地伸出手,"我们的项目进展很顺利,下个月就能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了。"
苏芮与他握手时,目光却落在培育箱角落的标签上:"张教授,这些蚊子的基因序列编辑是否经过了多代稳定性测试?我注意到你们的实验记录里,只标注了三代以内的基因表达数据。"
张教授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,随即哈哈一笑:"苏审计师真是心细如发。是这样,我们加测了两代数据,还没来得及更新记录。"他转身对助手吩咐,"小王,把最新的测试报告拿来给两位审计师看看。"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