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 卢象升战死巨鹿(2 / 2)

虎大威几次想护着他后退,都被他喝止。“我是督师,退一步,军心就散了!”他吼着,又砍翻了一个八旗兵。

打到黄昏,天雄军的阵脚渐渐松动。士兵们有的没了武器,就抱着清兵滚下山坡;有的中了箭,还在往前爬。卢象升身边的亲卫从百人减到了十几人,他自己也身中四箭、三刀,浑身是血,像个血人。

“大人,突围吧!我等护您出去!”仅剩的几个侍卫哭喊着,想把他架走。

卢象升摇了摇头,靠在一棵老槐树上,喘着粗气。他望着远处仍在厮杀的士兵,又望向北京的方向,忽然笑了:“皇上……臣尽力了……”

就在这时,一队清军骑兵冲了过来。为首的是个披甲的巴图鲁(勇士),举着弯刀朝卢象升砍来。卢象升猛地站直身体,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挥刀格挡,两刀相碰,火星四溅。他的刀被震飞,那巴图鲁的弯刀顺势劈下——

“督师!”虎大威嘶吼着冲过来,却被乱箭射倒。

卢象升倒在血泊里,眼睛还圆睁着,望着天空。北风卷起他染血的战袍,像一面残破的旗帜。

卢象升战死的消息传到北京,杨嗣昌却故意压了下来,还散布谣言说他“临阵脱逃”。崇祯半信半疑,既没追赠谥号,也没抚恤家人。

直到三个月后,一个叫何腾蛟的主事冒着风险,偷偷跑到贾庄,找到了卢象升的遗体。此时尸体早已冻僵,却还保持着挥刀的姿势,战袍里藏着一份没送出去的奏疏,上面写着“臣死无恨,只恨贼未灭”。

何腾蛟把遗体运回宜兴老家,沿途百姓夹道哭送。有当年被卢象升救过的流民,跪在路边烧纸,哭着喊“卢公走好”。

一年后,杨嗣昌围剿农民军失败,畏罪自杀。崇祯这才想起卢象升,下旨追赠他为“太子太师”,赐谥号“忠烈”。可这一切,对长眠于地下的卢象升来说,又有什么意义呢?

后来,有人在贾庄建了座“卢公祠”,祠堂里有副对联:“尽瘁鞠躬,死而后已;成仁取义,殁有馀荣。”来往的百姓常去烧香,说卢督师的英灵还在守护着这片土地。

多年后,顾炎武路过巨鹿,写下了一首诗:“丰碑遥见炳奎题,尚忆先朝宠日殚。世有国人供洒扫,每勤词客驻轮蹄。”诗里说的,正是这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“忠烈”督师——他用自己的死,给风雨飘摇的大明,留下了最后一丝骨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