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4章 宫女闻之请赴前,蛾眉不画换戎衫(1 / 1)

卷首语

《大吴史?纪事本末?德佑西直门后宫助战》载:“德佑七年,西直门御瓦剌之役后,城防待修,军器待补,而水粮转运因户部旧吏迁延,时有不济。后宫皇后周氏闻之,召妃嫔议,尽捐首饰佩环,命尚宫局交户部变现,充军饷、购粮草;宫女百人自请赴西城,登城送水、助伤卒,帝萧桓(德佑帝)许之。

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(从二品)侦得:工部侍郎周瑞(正三品)暗使匠人压低首饰估值,欲私吞差价;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(正四品)受其贿,阻宫女赴城,谓‘后宫妇人不可干军伍’。太保谢渊(正一品,兼兵部尚书、御史大夫)察其弊,奏请帝命户部侍郎陈忠(正三品)监估、玄夜卫护宫女登城,方破阻挠。史臣曰:‘后宫不避嫌疑,以首饰助军;宫女不畏艰险,以弱躯送水,此非独后妃之贤,亦显大吴百姓同仇敌忾之心。然瑞、振之流,国难当头仍贪私,其心之冷,尤胜胡贼之寒。’”

《玄夜卫档?后宫助战录》补:“皇后所捐金步摇一对、贵妃所捐玉镯一双,原估值黄金五十两,周瑞令匠人估为三十两,差银二十两拟入己私囊;宫女赴城时,王振命宫门侍卫闭门阻之,玄夜卫卒破门禁,方得成行。宫女登城后,日送水三百桶,助医官裹伤,伤卒感泣者众。谢渊奏设‘后宫助军督查员’(从六品),隶尚宫局,专司后宫助军物资核验,帝准。”

西直门残未罢兵,军前水缺粮难行。皇后召嫔议纾难,尽解佩环掷锦程。金步摇沉藏国意,玉镯光寒照赤诚。莫道深闺无壮志,一针一线系京城。

宫女闻之请赴前,蛾眉不画换戎衫。王振私贪阻宫门,谢公执义破阻拦。玄夜卫随开险路,尚宫局引列军前。

休言女子非英物,敢向城垣送水泉。

登城踏破血痕斑,桶水遥传慰战颜。拭尽伤卒衣上血,分匀粮粥雪中餐。周瑞贪差价遭劾,王振弄权被责难。至今西直门边月,犹照当年巾帼还。

西直门的城楼上,寒风卷着尘土,吹得士卒们睁不开眼。伤卒们靠在垛口旁,嘴唇干裂起皮,有的甚至因缺水而昏昏欲睡 —— 自瓦剌退去后,城外的水源被污染,城内的井水量少,又需优先供给伤营,守城士卒每日只能分到半瓢水,还得省着喝。亲卫队长李虎捧着一个破陶罐,里面只剩小半罐水,他走到谢渊面前,声音沙哑:“太保,弟兄们快渴得撑不住了,有的卒子喝了脏水,上吐下泻,医官说再没有干净水,怕是要出人命。”

谢渊接过陶罐,倒出一点水,润了润自己干裂的嘴唇,又将陶罐递回李虎:“给重伤的弟兄们分了,某还撑得住。” 他望着城外 —— 运水的粮道被瓦剌游骑袭扰,户部派来的运水车又迟迟不到,昨日陈忠派人来报,说是 “运水夫役不足,需再征调”,可谢渊心里清楚,这是户部旧吏在故意拖延,说不定还与周瑞有关。

此时的后宫坤宁宫,皇后周氏正与贵妃、妃嫔们议事。尚宫局女官长林氏(正五品)跪在地上,将西直门的艰困一一禀报:“皇后娘娘,西直门守卒缺水缺粮,伤卒无药,有的卒子连裹伤的布都没有,只能用破衣将就……” 话未说完,泪水已掉在地上。

皇后握着手中的玉镯,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玉面 —— 这对玉镯是永熙帝(萧睿)赐给她的陪嫁,已戴了十余年,平日里视若珍宝。可她想起林氏说的 “卒子喝脏水腹泻”,心里一阵发酸:“诸位妹妹,西直门守的是咱们的家,是大吴的江山。如今士卒们在前线流血,咱们在深宫岂能坐视?本宫愿将这对玉镯捐出去,换些粮食和水,你们意下如何?”

贵妃闻言,当即摘下头上的金步摇,放在桌上:“皇后娘娘深明大义,臣妾也愿捐出首饰,只求能帮到前线的弟兄们。” 其他妃嫔也纷纷响应,有的解下项链,有的拿出玉佩,很快就在桌上堆起了一堆珠光宝气的首饰 —— 这些首饰,有的是先帝所赐,有的是娘家陪嫁,却在国难面前,成了她们支援前线的心意。

林氏看着桌上的首饰,眼眶泛红:“娘娘与诸位主子仁善,奴婢这就去通知户部,让他们来取首饰变现。” 皇后却摇头:“慢着,户部旧吏多有贪私,若让他们直接经手,怕是会克扣差价。你去请谢太保来,让他派可靠的人监督,确保每一分银子都用在士卒身上。” 她早听说户部尚书刘焕落马后,旧吏仍在作乱,不得不防。

尚宫局的宫女们得知皇后与妃嫔捐首饰的消息,纷纷聚在庭院里议论。二十岁的宫女苏瑾,是尚宫局司计房的,平日里负责登记后宫物资,她想起林女官说的 “伤卒无布裹伤”,心里满是不忍:“咱们在宫里虽做不了大事,可士卒们在前线受苦,咱们能不能去给他们送点水、帮着裹伤?”

这话一出,立刻得到其他宫女的响应。十八岁的宫女春桃,是尚宫局司设房的,性子最是泼辣:“苏姐姐说得对!咱们虽都是女子,可也能出份力!就算不能打仗,送水裹伤总可以!” 很快,就有一百名宫女自愿报名,求林女官向皇后请旨,允许她们赴西直门助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