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5章 老叟持锄驱贼寇,村姑举杵助军僚(1 / 1)
卷首语
《大吴史?纪事本末?德佑彰义门之变》载:“德佑七年秋,瓦剌太师也先破西直门围后,转攻彰义门。彰义门守将、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李诚(时暂署彰义门防务)率卒千余拒敌,然城防经工部侍郎周瑞(正三品)验收时,匿‘箭楼木梁朽坏、城砖酥裂’之实,报‘坚固可守’;复有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王敬(正六品)通敌,私送彰义门布防图与瓦剌,标注‘东南角楼守军仅五十人,可袭之’。
瓦剌以火炮轰城,朽坏木梁崩坍,东南角楼陷,李诚力战殉国,外城破。瓦剌万余骑涌入,巷战遂起。太保谢渊(正一品,兼兵部尚书、御史大夫)闻报,急调京营三千卒驰援,命都督同知岳谦(从二品)守内城,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(从二品)侦缉内奸。史臣曰:‘彰义门之陷,非独胡贼势众,实因周瑞贪渎匿弊、王敬通敌卖城,而户部旧吏复拖粮饷,致士卒无险可守、无粮可食。然李诚之忠、谢渊之勇、百姓之助,亦显大吴不亡之基。’”
《玄夜卫档?彰义门失陷录》补:“秦飞侦得:周瑞收王敬贿银百两,许其‘验收时隐弊’;王敬复以黄金五十两赂瓦剌细作,换布防图。彰义门破时,李诚身中七箭,犹握刀倚门,骂贼而死;巷战中,百姓或持菜刀、或举扁担助战,死者逾千。谢渊驰援时,途遇瓦剌游骑袭粮队,斩敌三百余,方得达彰义门内城。”
彰义门高雾色寒,胡尘滚滚压城垣。周瑞匿瑕欺上听,王敬通敌送图残。李诚力战身殉国,千卒喋血护重关。
朽梁崩坍城陷日,哭声响彻九重天。
火炮轰城震地摇,瓦剌骑涌似潮涛。刀光劈碎街前月,血渍染红巷里桥。老叟持锄驱贼寇,村姑举杵助军僚。谢公急调京营卒,誓与胡奴死战邀。
内奸未除祸未消,粮迟械朽助敌骄。秦飞侦弊追残证,岳谦守隘固金汤。巷战三日尸积路,忠魂一缕绕旌旄。至今彰义门边路,犹记当年战骨焦。
彰义门的城楼上,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李诚正握着望远镜(工部制,虽简陋却能辨远),凝视着远处瓦剌营帐的方向。风卷着尘土,吹得他铠甲上的铁片 “哗哗” 作响,他眉头紧锁 —— 三日前,他就发现东南角楼的木梁不对劲,用手一推竟 “咯吱” 作响,城砖也多有酥裂,可工部侍郎周瑞留下的验收文书上,却写着 “城垣坚固,箭楼完好,可抵万敌”。
“来人!” 李诚扬声喊来亲卫,声音带着焦虑,“你即刻去兵部,把这城防的实情禀报谢太保,就说东南角楼木梁朽坏、城砖酥裂,若不尽快修缮,恐难抵瓦剌攻城!” 亲卫领命,翻身上马,刚出彰义门,就被一队身着工部官服的人拦住 —— 为首的是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王敬(正六品),他手里拿着一张文书,笑着说:“李将军何必急?这是周侍郎的手谕,说彰义门城防已核验完毕,无需再奏,若擅自上报,便是质疑工部验收,恐有‘扰乱军心’之嫌。”
亲卫不敢硬闯,只能返回城楼,将王敬的话禀报李诚。李诚气得将验收文书摔在地上:“周瑞、王敬,这是拿士卒的性命当儿戏!” 他知道,周瑞是出了名的贪渎,定是收了贿赂才隐瞒城防弊病,可他只是暂署彰义门防务,无直接上奏之权,只能让人加固东南角楼,用粗木支撑朽坏的梁架,又让人在酥裂的城砖后堆上沙袋,聊作补救。
与此同时,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正坐在侦缉房里,看着暗探送来的密报 —— 密报上写着 “工部主事王敬近日频繁出入瓦剌细作所居的客栈,形迹可疑”。秦飞将密报递给文勘房主事张启(从三品),语气凝重:“张主事,你去查王敬的履历,看看他与周瑞有无关联,再去客栈附近布控,务必抓到他通敌的证据。”
张启领命而去,半日后果然带回消息:“秦指挥使,王敬是周瑞的门生,三年前由周瑞举荐入工部;方才暗探回报,王敬从客栈出来时,交给细作一个油纸包,暗探趁细作不备,截获了包内之物 —— 是彰义门的布防图,上面标注着‘东南角楼守军五十人,木梁朽坏,可轰之’,还有王敬的私印!”
秦飞接过布防图,指尖拂过 “东南角楼朽坏” 的字样,心里一沉 —— 彰义门是京师西南要道,若被瓦剌突破,内城危矣!他即刻起身:“备马,去兵部见谢太保!”
此时的兵部衙署,谢渊正与户部侍郎陈忠(正三品)议事。陈忠脸色难看,将一本账册递给谢渊:“太保,彰义门的粮饷又被拖延了,户部旧吏说‘通州仓粮需再核验三日’,可我派人去查,仓里明明有粮,只是被他们故意压着,怕是…… 怕是与周瑞有关联,想逼李诚将军服软。”
谢渊接过账册,上面 “彰义门粮万石,待核验” 的字样刺眼,他气得拍案:“这些旧吏,国难当头还在谋私!陈侍郎,你即刻带人去通州仓,强行调粮,若有人阻拦,就以‘延误军饷’论处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