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0章 刃斩乱言安众志,剑驱游骑护民还(1 / 1)
卷首语
《大吴史?纪事本末?德佑德胜门回防》载:“西直门陷后,瓦剌太师也先转攻德胜门。德胜门守将、太保谢渊(正一品,兼兵部尚书、御史大夫)率京营卒五千拒敌,然工部侍郎周瑞(正三品)旧部、营缮清吏司主事刘敬(正六品)匿‘箭楼木梁朽坏、城砖酥裂’之实,验收时伪报‘坚固可守’;户部尚书刘焕(正二品)余党、郎中王述(正五品)私扣粮饷七千石,致士卒日食仅半瓢粟,饥疲难战。
瓦剌以红夷炮轰德胜门,朽梁崩坍,城垣裂隙,谢渊率卒死战,斩敌千余,然自身伤亡逾三分之二,仅余千五百残卒,且多带伤。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(从二品)侦得:镇刑司旧吏张全(从六品)受石崇(从二品,镇刑司副提督)余党指使,在军中散布‘内城已破、帝已迁都’谣言,欲乱军心;刑部郎中李彬(正五品)收受张全贿银三十两,拖延审理‘张全通敌’案,致其漏网。
谢渊审时度势,知德胜门难守,为保皇城根基,遂率残兵护百姓退守皇城。史臣曰:‘渊之回防,非怯战,乃权宜之策 —— 弃一门以保全局,舍小利而固根本。残兵千五,却携百姓逾万,非独忠勇,更显仁心。然内奸未除、粮饷仍缺,皇城之危,犹未解也。’”
《玄夜卫档?德胜门回防录》补:“谢渊退守前,命宣府卫副总兵李默(从三品)率三百残卒断后,阻瓦剌追击;亲率千二百卒护百姓撤离,途遇瓦剌游骑袭扰,又折损二百余卒。秦飞在撤退中擒获张全,审出其与李彬往来密信,为后续清奸埋下伏笔。皇城守将、都督同知岳谦(从二品)奉诏开安定门,迎谢渊残兵入城,方解一时之危。”
德胜门高战鼓喧,胡尘滚滚压城垣。吏匿城瑕欺壁垒,猾胥私饷饿军辕。炮裂梁崩城欲陷,刀寒血溅士犹拚。谢公审势思全局,暂弃坚关护帝阍。
残兵饥疲甲裳破,谣言惑众乱心端。奸徒通敌传虚语,贪僚纳贿纵邪奸。刃斩乱言安众志,剑驱游骑护民还。途间每见尸横野,泪洒征衣不忍观。
千五疲兵护万艰,皇城门外叩天颜。帝知守弃非私意,臣愿驱胡复故关。缇骑捕奸追罪证,良将屯营固帝山。至今德胜门前草,犹带当年血渍斑。
德胜门崩雪满川,残兵护民退城边。谢公沥血安群志,缇骑擒邪追罪愆。帝赐玄锋明恩重,民捐粟布意拳拳。胡贼虽狠终难犯,皇城永固万斯年。
战罢德胜雪漫漫,疲卒扶伤护庶安。匿弊欺君吏当诛,私粮害军胥必残。谣言乱阵凭刃止,游骑窥途仗剑拦。幸得皇城今暂固,犹期来日复城关。
墓上松风如战鼓,碑前霜月照忠肝。从来守土非孤力,民与君臣共此艰。
德胜门的城楼上,寒风卷着雪粒子,砸在谢渊的玄铁铠甲上,发出 “簌簌” 的声响。他扶着垛口,望着远处瓦剌营帐的方向 —— 那里的篝火连成一片,像鬼火般在夜色中闪烁,隐约能听到胡骑的嘶鸣,透着令人心悸的杀气。
“太保,这是今日的城防巡查记录,您看看。” 兵部侍郎杨武(正三品)捧着一本册子,手指冻得发紫,声音带着颤抖。谢渊接过,借着城楼的烛火翻看,册子里 “箭楼木梁完好、城砖坚固” 的字样刺眼 —— 可他昨日亲自去西北角楼查验时,分明看到梁身有虫蛀的孔洞,指腹探入虫蛀孔洞,木屑簌簌沾于指端;城砖也多有酥裂,用脚一踹竟掉了一角,露出里面未烧透的陶土。
“杨侍郎,” 谢渊的声音低沉如寒铁,“某昨日亲至西北角楼,见木梁朽坏如腐棉、城砖酥裂似散沙,为何记录上写‘完好’?刘敬(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,正六品)何在?让他来见某!” 杨武面露难色,袖手微微发颤:“太保,刘敬说…… 说那是‘雨雪侵蚀的临时痕迹’,不算朽坏,还拿了周瑞侍郎的手谕,言‘验收已毕,再查即扰工部公务’。”
“周瑞的手谕?” 谢渊猛地将册子摔在雪地上,积雪溅起沾湿书页,“周瑞已革职下狱,其手谕形同废纸!刘敬这是借旧党余威,匿城防之弊,欲以士卒之命填此危楼!” 他转身看向城楼下的士卒,目光扫过一张张蜡黄的脸 —— 有的靠在垛口旁,双手捂着肚子,喉头不时滚动,显然是饿极了;有的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,在寒风中缩成一团,牙齿打颤;一个十七岁的新兵,怀里揣着半块冻硬的窝头,偷偷啃了一口,见谢渊看来,慌忙将窝头藏进衣襟,眼神里满是惶恐。
谢渊放缓语气,走到那名新兵面前,蹲下身。新兵紧张得想要站起,却被谢渊按住肩膀。“饿了吧?” 谢渊从怀中掏出一块油纸包着的干饼 —— 这是他今日的口粮,油纸已被体温焐软,“拿着,吃了才有力气守城门。” 新兵怔怔地接过饼,眼泪突然滚落,砸在雪地上,瞬间融成小坑:“太保…… 俺们不饿,俺们能守住德胜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