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一章 四十年成果(1 / 2)

武道研究所创办后的第四年,先天五行功被正式推演出来,但因为限制要求实在太多,所以实际没几个人修炼。

但至这一年起研究人员大量增加。

同时有大量项目组成立。

武道基础原理等相应教材,也正式进入编撰程序。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创造武功秘籍的概念,甚至于认为只有大宗师,才有资格去创造武功秘籍啥。

所以最开始招来的那些学生,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创造,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,对自己修炼的功法进行适当改造。

将某些方面发扬光大。

又或者将某些特性剥离出来。

实际来讲,让他们去讲原理是根本讲不出来的,直到如今,通过四年时间让他们创造出大量新功法,总结经验等等,才有了编撰相应原理教材的基础。

除此之外,还有大量研究人员的主要工作是,分类整理,修改完善秘籍。

将所有武功秘籍根据特性分类。

同时还不是要求统一标准分类。

一个小组是将武功秘籍根据五行进行分类,一个小组是将武功秘籍根据主修经脉不同进行分类,还有一个小组是根据适合什么性格的人修炼进行分类。

编撰成对应分类的目录集。

方便搞不同研究的人查找。

总而言之就是,对于整个武道体系的精细化研究,原理分析,是直到四年之后这才正式开始,前面都是打基础。

同时即便如此。

整体进度的推进也很慢。

将经验转变成理论,还要保证理论的准确,没有那么容易,因为很多时候经验不一定准确,可能只适合某个人。

可理论要是不准确的话。

整个学科大厦就无从谈起。

所以每一条教材的基础理论,都必须经过千次,甚至于万次的重复验证。

确定没有问题才能写到书本上。

后续如果发现冲突的问题,那就完了,前面全部都要重新验证,不少人想要放弃,比如巫行云,她是又卖惨又卖老的表示,自己真的实在干不下去了。

就那样吧,不想修仙了。

后来包括段誉、萧峰,等等大量武林中人都表示他们不想干了,想退出。

一来是,现在做的这些工作对他们而言相当枯燥无聊,而且看起来对他们也没多大帮助,有这时间他们宁愿去修炼武功,至于此事有多伟大,未来能够造福所有百姓,那跟他们有什么关系?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