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2章 从测试到商用,中国自动驾驶的“最后一公里”(1 / 2)
25-8-13,周三,6:54;马特贝在书房已经待了半个小时,人生无根蒂,飘如陌上尘,盛年不重来,一日难再晨。
先看美元指数,昨收98.07,又是降息预期,美股三大指数08月12日收盘全线上涨,纳指和标普同创历史新高。
资本也许最终会把市场推动到一个让你相信它方向不会改变的时候,才突然改变,别去猜了,看到改变再说。
大型科技股普涨,英特尔涨超5%;Meta涨超3%,总市值逼近2万亿美元;苹果、微软、谷歌涨逾1%,特斯拉、英伟达、亚马逊、奈飞小幅上涨。其中,Meta、英伟达均创收盘新高。
截至 2025 年 8 月,原来美国股市中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以下五家科技巨头,Nvidia(英伟达)市值约 4.47 万亿美元;Microsoft(微软)市值约 3.93 万亿美元;Apple(苹果)市值约 3.48 万亿美元;Alphabet(谷歌母公司)市值约 2.50 万亿美元;Amazon(亚马逊)市值约 2.34 万亿美元。估计很快新增了第六家,Meta。
马特贝脑子里没啥概念,对比一下同时期的A股市值,截止2025年8月上旬,A 股总市值大约13万亿美元左右,大概美股市值的20%。
未来的A股会不会也类似美股,一些超级公司则因为在某个行业形成统治力而不断成长,最终资金会不断聚集在少数的大公司身上,进而推动A股指数走出类似美股指数的十年长牛?
这种可能性还是大很多,如果一直都是潮起潮落的炒作,这种市场最终对投资者没有什么好处,很难培养出真正的战略投资者,如果连公募机构都以短炒为主,A股的主体股票市场怎么会有稳定性?
美股既然走得那么稳,A股好像也没有必要总是自己吓自己,耐心等着变化出现再说。
昨天马特贝最关心的L3测试牌照有消息了,所以他给AI发了个指令:L3测试牌照的情况查一下,什么时候出的?都有哪些车企拿到?具体怎么用?测试多久?
华为系:长安(17 张)、赛力斯(11 张)、极狐(1 张)形成 “重庆 - 深圳 - 北京” 三角测试网络,问界 M9 搭载华为 ADS 2.0 系统,重点验证复杂路况下的接管率;
智己汽车(1 张):2023 年 12 月获上海牌照,测试车型为智己 L7,采用 “激光雷达 + Orin-X 芯片” 方案,目标 3-5 年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;
比亚迪(1 张):2023 年 7 月首获牌照,测试车型为汉 EV,强调 L3 并非无人驾驶,驾驶员需全程监控;
极越汽车(1 张):2024 年 3 月获牌照,测试车型极越 01 采用纯视觉方案,基于 OCC 感知模型实现 BEV+Transformer 算法。
这些都是旧闻了,关键是广汽昊铂,首张L3级商用牌照,11月上市。
马特贝向AI助手发了第二条指令:广汽昊铂首获商用牌照,分析一下为什么是广汽昊铂。
广汽昊铂成为国内首个获得 L3 级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企业,其背后是技术积累、政策协同、测试验证与市场策略的多重共振。
地方政府背书:2023 年 12 月,广汽在广州率先获得 L3 测试牌照,测试范围覆盖南沙智能网联示范区等政策高地。广州市对本地车企的路测资源倾斜(如开放 1000 公里高快速路),使其测试效率比华为合作车企高 40%。
法规适配先行:昊铂团队深度参与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》等政策制定,其测试数据被纳入国家法规数据库。例如,昊铂 A8 增程版在保险方案设计上首创 “车企责任险 + 用户意外险” 双重保障,解决了 L3 事故责任划分的行业痛点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