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2章 最令他兴奋的是蜂窝煤的成本(2 / 2)
此言一出,朱元璋笑容顿敛。
提及此事,他也颇感棘手。
河西走廊收复后,难道真要赐予老九?
毕竟是他浴血奋战所得,赐予他也算合理。
但朝中大臣与各藩王未必肯依。
“此事还需细细思量。”
“标儿,你也见过老九的汉中军了。”
“听说老九的汉中军现在采用的是募兵制,还有职业军人那一套!你对此有何见解?”
朱元璋略带无奈地挥手,随即话锋一转问道。
朱元璋对汉中军的军制颇为好奇。
毕竟其他藩王的亲卫都是遵循朝廷的卫所制,而老九的募兵制似乎成效也不错。
汉中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,远超一般朝廷军队。
更有“一人当兵,全家光荣”的宣传,军属家庭每月还能领取补贴,光荣军属享有更高福利。
难怪老九财大气粗,底气十足,但这军费开支怕是不小吧?
“父皇,募兵制确有其优势,职业军人专为打仗而生,不参与耕种,战斗力自然远超卫所兵。”
朱标苦笑说道,“但此法只怕仅在汉中府可行,其他地区难以推广。”
老九推出的这些福利政策,地方州府或朝廷岂能承受得起?
汉中经济富庶,或许还能施行,但若全国皆如此,实在难以维系。
“咱又没说要全国推行,应天府就不行么?”
朱元璋摆手反问。
“那也不行。”
“应天府乃大明京师,军队常年驻守,虽训练不辍,却几乎不上战场。”
“如此发福利,与吃空饷无异。”
“汉中则不然,地处边陲,战乱频发。”
“且老九的荣誉军属制度,需家中子弟上过战场、立下军功方可获得。”
朱标的一席解石之言,令朱元璋打消了原念。
朱标所言,确有其理。
“募兵制暂且于汉中府与西安府试行,有西北强军坐镇,大明边境无忧矣!”
朱元璋沉思片刻,缓缓颔首。
“父皇,儿臣以为,河西走廊或由九弟掌管更佳,如此可调耿炳文麾下十五万边军回归大同一线,强化大明正北防线。”
朱标突然插话。
“此举不惧满朝文武及众兄弟非议?”
朱元璋诧异地望着朱标。
“河西走廊虽可分割东察合台与瓦剌,却也身处二者夹击之地,且远离大明腹地,一旦腹背受敌,何人能守?”
“守哈密与河西走廊,还需九弟汉中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