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7章 出手整治(1 / 2)

锦衣卫者,天子亲军,司职侦缉。

一日,锦衣卫探得卫所诸事,详实奏报于朱元璋。

所奏之事,触目惊心。

卫所军官多世袭之辈,才不堪任者众,平日操练懈怠,兵法战阵不通,唯知贪图享乐。

更有甚者,肆意克扣军饷,饱一己之私囊,致士卒生活困窘,怨气盈胸。

且权贵军官倚仗权势,巧取豪夺,侵占军户屯田。

军户失其田产,生计无着,流离失所者不在少数。

卫所经济,本赖屯田支撑,今根基既坏,军备废弛,戍守无力。

朱元璋闻此,龙颜大怒。

拍案而起,怒叱曰:“朕咱设卫所,原为保境安民,拱卫社稷。今诸般乱象丛生,军官如此贪腐无能,置国家安危、百姓生计于何地!”

想当初,定卫所之制,意在使军民相济,长治久安。

孰料今日竟败坏至此。

此等情形,若不整治,必酿大祸,危及大明根基。

遂即降旨,责令严查。

着令刑部、都察院等衙门,协同锦衣卫,彻查卫所军官不法之事,无论涉及何人,皆严惩不贷。

并令户部速查屯田侵占情由,务使屯田归位,以安军户。

朱元璋深知,卫所乃国家之干城,卫所乱则国不安。

一日,朱元璋与朱标于坤宁宫闲坐,谈及锦衣卫所奏卫所乱象,神色皆凝重。

朱元璋面露怒容,向朱标叹道:“吾设卫所,欲其保国安民,拱卫山河,今观之,竟弊病百出,成何体统!军官贪腐,克扣军饷,役使士卒,又侵占屯田,致军户困苦,卫所废弛,实负朕望!”

朱标闻之,亦忧形于色,拱手道:“父皇息怒。此事关乎国家根本,卫所若不振,边疆难安,内乱或生。儿臣以为,当速行整治之策。”

朱元璋微微颔首,问道:“依你之见,当如何处置?”

朱标沉思片刻,答曰:“首当严选军官,去庸汰劣,选贤任能,使有才者居其位,以振军风。再者,严立法度,重惩克扣军饷、侵占屯田之举,令行禁止,以明军纪。其三,安抚军户,速查屯田被占之情,归还田亩,辅以赈济,使其安心戍守、屯田。”

朱元璋听毕,凝眉思忖,缓缓道:“汝所言极是。然此事千头万绪,执行之时,恐有阻碍。”

朱标坚定道:“父皇,事虽艰难,然关乎社稷安危,纵有阻碍,亦当迎难而上。儿臣愿为父皇分忧,亲理此事,确保整治之策切实推行。”

朱元璋面露欣慰之色,拍了拍朱标的肩膀,道:“吾儿能如此,咱心稍安。此事便交予你,望你谨慎行事,莫负朕望,早日还卫所一片清明。”

朱标伏地拜谢:“儿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父皇重托。”

言罢,父子二人又就整治细节,细细商议,直至夜深。

一日,朱元璋与朱标于宫中议政,谈及卫所乱象丛生,朱元璋目光凝重,向朱标问道:“咱闻辽东行募兵之制,士卒训练有素,颇具战力。汝以为,此制可推广至大明诸地否?”

朱标闻之,稍作思忖,拱手对曰:“父皇,募兵制确有诸多益处。

其一,募兵皆为应募而来,多有从军之志,非如卫所世袭之兵,或有勉强为之者,故其战斗意志更为坚定。

其二,募兵专职训练与战斗,无需分心屯田,得以专注军事,战力易强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