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6集:公子驷的转变(2 / 2)
回程的路上,车窗外的暮色渐渐浓了。太子驷见公子虔骑马跟在车后,便掀帘道:“太傅,进来歇歇脚吧。”
公子虔勒马入车,黥面下的脸色依旧紧绷。他是秦孝公的兄长,当年为了支持弟弟继位,自请去了黥刑,脸上那道狰狞的疤痕,是老秦人的风骨象征。这些年他看着卫鞅一步步推行新法,削夺公族特权,心里的火气从未消过。
“方才在坞堡,殿下好像有话要说?”公子虔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冷硬。
太子驷望着窗外掠过的灯火,那些是新迁来的三晋流民点起的,星星点点,在黑夜里连成了片。他沉默片刻,忽然开口:“太傅,你看那些流民,在魏国时吃不饱饭,到了秦地,却能有田种、有屋住。”
公子虔哼了一声:“那是卫鞅用爵位引诱他们,耗尽了国库!”
“可国库去年的存粮,比前年多了三成。”太子驷的声音很轻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,“方才看到士兵操练,听到农妇织布,我忽然觉得……或许,卫鞅的新法真的能让秦国强大起来。”
话音落下的瞬间,车厢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公子虔猛地抬头,黥面下的眼睛里闪过震惊、愤怒,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。他张了张嘴,想说什么,却最终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。
车窗外的风更紧了,卷起路边的枯叶,打着旋儿掠过车轮。太子驷知道,太傅这声沉默里藏着多少不甘。但他望着远处栎阳城的方向,那里灯火通明,卫鞅还在府中编纂法典,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,仿佛正和着秦地的风声,织成一张名为“强大”的网。
他忽然想起父王常说的那句话:“秦人的骨头,是在土里熬出来的。”或许,卫鞅的新法,就是那把能让秦人的骨头熬得更硬的火。
马车碾过一道土坎,太子驷的身子晃了晃,心里却前所未有的清明。他知道,自己心里的那点触动,或许还抵不过公族们的怨怼,但有些东西,一旦在心里生了芽,就再也挡不住了。就像渭水的春汛,哪怕冬天结着冰,到了时节,终究要奔涌向前。
公子虔始终没有再说话,只是望着车窗外那片越来越近的灯火,黥面下的嘴角,不知何时抿成了一条更紧的线。而太子驷靠在车壁上,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,自己将来要继承的,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秦国。
夜色渐深,巡边的车队终于驶入栎阳城门。卫鞅早已在城门口等候,手里捧着新编的户籍册。看到车驾,他上前一步,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:“君上,北地郡新报的户籍,流民又增加了两千户。”
孝公掀帘下车,接过户籍册的手微微颤抖。太子驷跟在后面,看着卫鞅案首那卷《法经》,忽然觉得那不再是一卷冰冷的竹简,而是一把正在锻造的剑,剑身映着秦地的灯火,也映着一个少年太子悄然转变的心境。
公子虔勒住马,在城门口站了许久。秋风卷起他的衣袍,露出腰间那柄随他征战多年的剑。他知道,太子刚才那句话,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,在他心里漾开的涟漪,恐怕再也平息不了了。而秦国这潭水,经此一荡,也注定要流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