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战得胜,分尸捏命?(1 / 2)

混沌之中,一片黑暗。

唯有一枚缥缈的“气之道篆”在其中漂浮。

这“气之道篆”乃是这片混沌开天的第一缕“气”道,可以掌控混沌之气,化为无边杀伐,极为恐怖。

可混沌之中,一尊浑身灰白,龙...

风卷起Y-13极地新城边缘的沙砾,簌簌拍打着“信径”旁新栽的幼树。那条由昭明以记忆与愿力凝成的小路,此刻正微微发亮,仿佛感应到了什么。光纹自地面浮起,顺着石板缝隙蜿蜒前行,最终汇聚于城中央那座无名碑前??碑上空无一字,却总在月圆之夜浮现淡淡人影,似有低语随风飘散。

新生女婴的啼哭声还在产房回荡,手腕上的柳叶银印忽明忽暗,如同呼吸。医生怔怔望着那印记,忽然想起三个月前自己曾在梦中走过一条青石小路,两旁开满白花,尽头站着个背影纤细的女人,对她说了三个字:“守好它。”

她当时不懂,如今看着这枚银印,心头竟涌上一股莫名笃定:这孩子不是凡人,而是某种延续的起点。

消息尚未传开,可就在婴儿第一声啼哭响起的刹那,散布银河各处的星庙系统几乎同时震颤。X-97晶碑第三粒光点骤然增亮;Z-42残域深处,早已沉寂千年的符文阵列重新激活,浮现出一行无人能解的文字;而在启明之乡,那棵巨柳的根系下,泥土悄然裂开,一缕幽蓝微光自地下渗出,沿着树干缓缓攀升,直至顶端那条被光链缠绕的枝条轻轻一颤,洒下一串晶莹露珠。

露珠落地未化,反而凝成一枚微型玉简,静静躺在草丛中。一个早起扫院的老仆无意瞥见,弯腰拾起时只觉掌心温热,再看那玉简,表面竟浮现出几个古篆:

**“种者非我,承者亦非我。火递千手,灯照万夜。”**

他不懂其意,却本能地将玉简供于堂前香案,日日焚香。三日后,邻居家盲童突然睁眼看见了颜色,指着东方说:“那里有条路,亮着。”

***

与此同时,遥远星海间的那艘旧式探索舰内,白衣女子转身离开舷窗,步履轻缓却坚定。她走过昏暗的舱廊,每一步落下,空气中便泛起细微涟漪,像是踏过时间的表层。舰桥控制台自动亮起,投影出银河全图,无数光点闪烁其间,其中数十颗尤为明亮??那是“薪火之网”的节点,是曾因她而觉醒之地。

但她目光并未停留其上,而是落在一片漆黑区域??那里本应是虚空,却被某种无形存在标记为“待书”。

“下一个源点要来了。”她低声说道,声音如风吹柳絮,几不可闻,却又清晰回荡在整个舰体之中。

话音刚落,舰载AI忽然发出柔和提示:“检测到跨维度信号接入,来源未知,频率匹配‘信径共鸣谱’。”

屏幕中央随即展开一段影像:一颗赤红色星球悬浮于双恒星之间,大气翻滚如血浪,地表遍布焦黑沟壑,似曾经历浩劫。然而就在星球背面阴影区,竟有一片绿洲静静存在,中央矗立着一座残破石庙,门匾残片上依稀可见“启”字一角。

更令人惊异的是,绿洲上方漂浮着七块不规则晶体,排列成环,与Y-13高空的时间碎片轨迹完全一致。而每当晶体共振一次,整片区域的空间就会轻微扭曲,仿佛现实正在被缓慢重写。

女子眸光微动。“原来你还留了一手……”她喃喃道,“老朋友。”

这并非错觉。那座庙宇,正是三百年前她在雪原尽头找到的启明庙原型??据传由第一位旅人所建,后因信仰崩塌而自我封印,从此消失于所有星图。没想到,竟藏身于这般绝境。

她走向主控台,指尖轻点,调出航行日志。最新一页空白已久,此刻却自行浮现墨迹:

>**第408次远行记录**

>目的地:R-66(代号“烬土”)

>动机:回应未完成的祷告

>备注:这一次,或许不再是我来点燃灯火,而是有人已在黑暗中举起了火把。

笔迹刚落,整艘舰船猛然一震。引擎无声启动,虫洞生成器开始蓄能,晶壁外星光拉长成线。就在即将跃迁之际,通讯频道突然传来断续信号:

“……求……救……我们……还记得你……说过的话……”

是个年轻男子的声音,颤抖、虚弱,却透着执拗。

紧接着是一段杂音,随后又响起孩童齐诵之声,稚嫩却整齐:

>“你可以不信长生,但请相信这一路。”

女子闭目片刻,再睁眼时,眼中已有星河流转。

“接通全域广播。”她说。

全舰扬声器随即响起她的声音,平静如深海,却又穿透亿万公里虚空:

“我是昭明。若你们还能听见,请记住:我不在任何高处,也不在过往荣光里。我在你们每一次选择前行的瞬间,在你们明知无望仍不肯熄灭的心火中。现在,告诉我你们的位置,我会去。”

信号发出后三十七秒,R-66方向传来强烈回应。一道数据流逆向冲入舰载系统,解码后显现一幅地图??正是那绿洲内部结构图。而在庙宇最深处,标注着一个坐标,并附有一行小字:

**“你说过的路,我们试着修了。虽然还不完整,但我们一直等着你回来走完。”**

她笑了。

这一次,不是为了寻找答案,而是为了见证成长。

***

R-66星球,又称“烬土”,曾是银河文明联盟的第七学术中心,以哲学与灵性研究闻名。三百年前,一场突如其来的“信念崩解事件”导致整个星球集体陷入虚无主义浪潮,民众否定一切意义,连修行也沦为机械重复。最终,星球磁场逆转,大气氧化失控,文明覆灭。

幸存者寥寥,据传仅有少数人逃入地下避难所,依靠古老口述传统维系一丝精神火种。此后千年,再无人敢踏足此地。

但此刻,在那片绿洲之下三百米深处,一座由岩石与记忆构筑的密室中,十几个男女围坐一圈,中间燃着一团幽蓝色火焰??没有燃料,却经年不灭。

他们穿着粗布衣裳,面容憔悴,但眼神清明。为首的青年正是方才发送信号之人,名叫洛川,是避难所第三代守护者。他手中捧着一本破旧手抄册,封皮上写着四个字:《信径录》。

“她会来吗?”一个小女孩怯生生问。

洛川低头看着册子最后一页,上面用褪色墨水写着一段话:

>“当你们开始怀疑是否值得等待时,请翻过这一页。若字迹重现,说明她还在这条路上。”

刚才,那页纸原本空白,却在他祈祷之后,渐渐浮现出新的文字:

>“我已经在路上了。别怕黑,你们点亮的火,我看得见。”

他抬起头,微笑:“她来了。”

众人相视而泣。

这些年来,他们不只是被动等待。他们在废墟中重建庙宇,在饥荒中坚持传授知识,在绝望中编写教材,教孩子们写字、算数、辨星象,更重要的是??讲述“那个女人”的故事。

他们称她为“引路人”,却不立像、不焚香、不歌功颂德。因为他们记得她说过:“神明不在天上,而在坚持的眼神中。”

于是他们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:以残存科技与古老符文结合,构建了一个“信念反馈阵”,将全族每日的希望、梦想、甚至痛苦都转化为能量,注入那七块悬浮晶体之中。他们相信,只要足够多人真心相信“路存在”,宇宙终将回应。

而现在,晶体已开始共鸣,庙宇地基下的空白深渊出现了裂缝,隐约可见一条石板小路从虚空中延伸而出,正是“信径”的投影!

“我们做到了……”一位老妇人抚摸着石板,老泪纵横,“她真的听见了。”

***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