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 分体式设计(2 / 2)

“小沈,听说你昨天晚上熬了个通宵?”陈建国关切地问道。

“差不多吧。”沈良揉了揉眼睛,“不过已经有初步成果了。”

陈建国眼睛一亮:“真的?能不能先给我看看?”

沈良摇摇头:“还需要几天时间完善细节。不过厂长,我有个建议。”

“你说。”

“我希望能组建一个技术攻关小组,找几个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参与进来。光靠理论设计是不够的,必须要有实践经验的支撑。”

陈建国想了想,点头道:“这个建议好。你觉得哪些人合适?”

“王师傅、老李、还有铸造车间的张师傅。”沈良早就想好了人选,“他们都是厂里的技术骨干,实际经验丰富。”

“行,我马上安排。”陈建国爽快地答应了。

就在这时,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,梁志强走了进来。

他看到沈良在场,脸色明显不太好看。

“陈厂长,我有事要汇报。”梁志强的语气很冷淡。

“什么事?”

“关于技术改造的规范化管理问题。”梁志强扫了沈良一眼,“我觉得我们厂的技术管理太松散了,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行技术改造,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的。”

陈建国皱了皱眉头:“你的意思是?”

“我建议成立技术委员会,所有的技术改造项目都必须经过委员会审批才能实施。”梁志强义正辞严地说道。

沈良心中冷笑。这家伙是想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限制自己啊。

陈建国沉默了片刻,目光在梁志强和沈良之间游移。

作为老厂长,他当然明白梁志强这番话的真实用意。

“梁副厂长,你说的技术委员会,具体怎么运作?”陈建国缓缓开口。

梁志强精神一振,显然早就准备好了答案:“我建议由我牵头,再加上李专家和几位资深工程师组成委员会。所有涉及重大技术改造的项目,都必须提交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可行性报告,经过委员会集体讨论审核后才能实施。”

“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?”陈建国继续问道。

“第一,可以避免技术风险,防止盲目改造造成设备损坏;第二,可以统一技术标准,避免各自为政;第三,可以集中全厂的技术力量,提高改造成功率。”梁志强说得头头是道。

沈良听着,心中更加鄙夷。

这套说辞听起来冠冕堂皇,实际上就是想把技术决策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。一旦成立了所谓的技术委员会,自己的任何创新都会被这帮人以各种理由否决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