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6章 马瘟疑云(1 / 1)
826 章:马瘟疑云(互市中的生物暗战)(至元四十二年?盱眙互市马厩)
盱眙互市的马厩飘着异样的腥气,帖木儿一脚踹开木门时,正撞见第三匹蒙古良马倒在地上,四肢抽搐,嘴角淌着白沫。马厩的干草上,三十多具马尸横七竖八,眼珠凸起,皮毛下的肌肉僵硬得像石块 —— 这些都是从漠北赶来的上等战马,昨日还在河滩上撒欢,今早却成了这般模样。
“是毒!” 蒙古兽医跪在马尸旁,剖开的马胃里飘出刺鼻的苦杏仁味,“这是断肠草的气味!南地的毒草,混在马料里了!” 帖木儿的皮鞭 “啪” 地抽在马厩柱子上,震落一片木屑:“把宋商都抓起来!我要让他们给马偿命!” 亲兵们拔刀欲冲,被赶来的张诚死死拦住:“千户不可!没查清楚就抓人,会坏了互市的规矩!”
马厩外的宋商早已吓得四散,只有几个胆大的远远观望。一个卖茶的老汉哆哆嗦嗦道:“昨夜见个穿黑衣的人往马厩后巷去,手里提着个麻袋,当时还以为是偷马的……” 张诚心头一紧,蹲下身捻起马料里的碎草 —— 那草叶边缘有锯齿,正是南地特有的断肠草,混在燕麦里几乎看不出来。
帖木儿的金牙咬得咯咯响:“除了宋人,谁会用这阴招?” 他指着张诚的鼻子,“你们汉人心肠就是黑!不敢明着打,就来这套下三滥的!” 张诚没理会他的辱骂,只是命人将马尸拖去焚烧,又让亲兵守住马厩:“在查清之前,谁也不许动这里的东西。我这就去报萧将军。” 春风卷着焦糊味掠过互市点,像在预示一场即将爆发的风暴。
萧虎赶到盱眙时,马厩的火还没灭,黑烟卷着灰烬飘向南岸。帖木儿跪在他面前,战袍上沾着马血:“将军!若不报复,我蒙古铁骑的脸面往哪搁?” 萧虎没看他,径直走向宋商聚集的南市,胡三省正指挥人往马车上装蜀锦,见了萧虎,手里的账本 “啪” 地掉在地上。
“胡掌柜,” 萧虎的声音平静得可怕,“近日常见生面孔吗?” 胡三省定了定神:“前几日来个自称‘徐记’的布商,说要大批蜀锦,却总打听马厩的位置,当时只当他是好奇……” 他忽然压低声音,“那布商的口音,像临安来的官家人。” 萧虎的指尖在马鞍上顿了顿 —— 徐清叟的门生故吏多在江淮,此人十有八九与那老顽固有关。
回营后,周显在案上铺开地图,指着徐清叟的老家 “濠州”:“此人素恨北境,上月被贬福州前,曾密令旧部‘搅黄互市’。马瘟定是他们所为,想挑起战端。” 帖木儿在旁怒吼:“那就打过去!荡平濠州,活捉徐清叟!” 萧虎却摇头,从箭袋里抽出一支雕翎箭,“啪” 地钉在地图上的 “盱眙” 二字:“他们要的就是这个。互市一停,西境的硫磺就断了,西征的炮就造不成了。”
他对亲兵道:“传我令,马瘟是天灾,与宋人无关。再从北营调五十匹良马过来,补给互市。” 帖木儿瞪圆了眼:“将军!您这是……” “我是主将,还是你是?” 萧虎的目光扫过他,“把你的脾气收起来。真正的仗,不是靠匹夫之勇打赢的。” 帐外的风掀起他的披风,露出腰间的虎符,冰冷的铜面映着远处的火光。
盱眙马瘟的消息传到庐州时,赵葵正在擦拭祖传的宝剑。参军捧着塘报,声音发颤:“萧虎没抓人,反而要补五十匹良马过来……” 赵葵的剑 “呛啷” 一声出鞘,寒光映着他铁青的脸:“是徐清叟的人干的!那老东西被贬了还不安分,想毁了我的淮防线!”
他最清楚互市的重要性 —— 每月换的北地良马能充实骑兵,硫磺能造火药,一旦停市,边防会立刻吃紧。可萧虎的反应太反常了,不追责反而补马,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“派密使去盱眙,” 赵葵收剑入鞘,“告诉张诚,此事与我军无关,我会严查。” 参军犹豫道:“制置使,若是查到徐清叟旧部,真要处置?” 赵葵一脚踹在案上:“留着他们,等着萧虎打过来吗?”
深夜的帅帐里,赵葵对着淮河舆图发呆。萧虎的克制像一根刺,扎得他坐立难安。这人太懂分寸了,知道什么时候该硬,什么时候该软。马瘟可以死,但互市不能停 —— 这道理,他懂,萧虎更懂。只是那五十匹良马,像个沉甸甸的筹码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
三日后,五十匹蒙古良马踏着淮河浅滩南岸,马背上的毡毯绣着虎首纹,马鞍上还挂着袋燕麦 —— 那是萧虎特意让人从漠北带来的,比互市的马料好上三成。张诚牵着领头的白马,对前来接马的南宋军官道:“萧将军说,春耕快到了,这些马既能拉犁,也能驮货,别耽误了农时。”
军官接过马缰时,指尖触到马鞍下的硬物,悄悄摸出一看,是块竹牌,刻着 “徐” 字。他心头一凛,这是萧虎在示警:幕后黑手姓徐。张诚低声道:“将军还说,马瘟难免,人心不能瘟。若有人想坏规矩,南北都容不得。” 军官点头如捣蒜,看着蒙古马在南岸的草地上撒欢,忽然觉得这些马比想象中温顺 —— 就像它们的主人,看似凶猛,实则步步为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