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2集:《苗医与航天食品研发》(1 / 2)
星河本草:苗医与航天食品的跨界之旅
一、云端来的邀约
龙木生第一次见到航天食品研发中心的王磊时,正在苗岭深处的药材晾晒场翻晒杜仲。七月的阳光把青石板晒得发烫,他戴着竹编斗笠,指尖捻起一片杜仲皮,看阳光从网状纹理间漏下来——这是他祖父传下的鉴别法,纹理通透者,入药方能补肝肾、强筋骨。
"龙医生,打扰了。"王磊的声音带着旅途的疲惫,却难掩急切。他身后跟着两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,手里的保温箱在背篓与竹匾间显得格格不入。
龙木生直起身,斗笠下的目光扫过对方胸前的工作证。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字样让他愣了愣——三个月前提交的那份《苗药食材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刍议》,他本以为会石沉大海。
"王研究员是为太空食品来的?"龙木生用粗布巾擦了擦手,引他们往吊脚楼走。木楼依山而建,廊下挂着一串串晒干的刺梨与金银花,风过时发出细碎的碰撞声。
王磊接过苗家姑娘递来的莓茶,喉结滚动了两下:"龙医生,我们遇到了难题。空间站的长期驻留任务中,航天员普遍出现骨密度流失、免疫力下降的问题。现有航天食品能保证热量,却解决不了这些太空环境特有的健康隐患。"
他打开平板,屏幕上跳动着一组组数据:骨钙流失速率是地面的12倍,肠道菌群失衡率达68%,褪黑素分泌紊乱导致的睡眠障碍......"西医的补充剂效果有限,我们想到了您论文里提到的苗医'药食同源'理念。"
龙木生的指尖在竹桌上轻轻敲击,目光落在窗外云雾缭绕的山峦。苗医自古就有"三分治,七分养"的说法,山民们在高寒山区劳作时,常以特定食材调理身体。那些在贫瘠土地上顽强生长的植物,或许真能在无重力的太空中绽放生命力。
二、药材库里的筛选战
航天食品研发中心的无菌实验室里,龙木生的藤编药箱显得格外突兀。他带来的三十多种苗药食材被分装在透明容器中,与周围精密的仪器形成奇妙的对照。
"龙医生,这些食材首先要通过严苛的安全检测。"负责生化分析的李薇推了推眼镜,指着检测仪器,"太空环境下,任何微生物超标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"
龙木生点头,从箱子里取出一包深紫色的粉末:"这是刺梨冻干粉。苗家叫它'送春归',富含维生素C,是柠檬的二十倍。更重要的是,它性温味酸,能健脾开胃——我看资料说,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常没胃口。"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