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9章 有点东西(2 / 2)
这问题不仅涉及生僻的古礼规制,还问及古今之变,意图令朱雄英陷入困境。言罢,他目光紧盯着朱雄英,似要看其如何应对。
朱雄英未有丝毫慌乱,神色镇定自若,不假思索便开口回应:“依古礼,诸侯之冕旒九旒,卿大夫七旒。冕旒之数,彰显等级尊卑,天子为尊,故而十二旒;诸侯次之,九旒以表其位;卿大夫又次之,七旒示其身份。此规制寓意深远,以明上下之序,使各安其位,家国井然。”
“至于今时,虽世事变迁,然礼之根本不可废。斟酌损益间,当取其精华,去其繁缛。古礼重等级,今可用于明职责、正纲纪,以礼义规范行事,使万民和谐,社稷稳固。”
朱雄英侃侃而谈,条理清晰,对古礼的解读精准且能结合当下,令在场众人皆为叹服。
翰林学士们虽满心不愿,却也不得不承认朱雄英学识渊博,对偏门儒学亦有极深的造诣。
翰林学士见几番刁难,朱雄英皆对答如流,心中无奈,便不再继续,转而面向诸学子道:“既如此,今日本官便布置课业。汝等每人作诗一首,以‘春’为题,且需紧扣春景、春情,三日后交予我审阅。”
言罢,诸皇子皇孙纷纷应下。
朱允炆闻之,心中暗喜,作诗乃其所长,又能借此一展才学。
朱雄英神色平静,似已有了腹稿。
三日期满,诸皇子皇孙将诗作呈于翰林学士案前。
翰林学士先展朱允炆之作,但见辞藻华丽非常,开篇便是“春临大地锦霞披,翠柳摇金映碧池”,文中诸如“夭桃绽蕊含娇笑”“紫燕穿云舞丽姿”等句,用典精巧,色彩斑斓,将春日繁华盛景描绘得淋漓尽致,尽显雕琢之功。
再看朱雄英之诗,文风简朴,首句“春至农家晓梦惊,田头水暖鸭先鸣”,以平实之语勾勒农家春景。
“但求新种皆丰硕,不惧辛劳趁早耕”,言语质朴,却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民生的关切,以春为引,寄寓农事期望,别有一番深意。
翰林学士阅罢,心中暗自思量,二人之作各具千秋,一时难以论断高下。
翰林学士细细端详两篇诗作,心中早有偏向。他轻咳一声,缓缓开口道:“允炆殿下此诗,辞藻华丽,用典精妙,将春日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,实乃佳作。从‘春临大地锦霞披’起笔,便营造出春日绚丽氛围,后文更是妙笔生花,尽显才情。”
言罢,目光移向朱雄英诗作,微蹙眉头道:“雄英殿下之诗,虽有对农家春景之描绘,亦含深意,然文风太过平淡。作诗之道,讲究辞采斐然,引人入胜。此诗质朴有余,文采不足,相较之下,稍逊一筹。”
翰林学士此番言论,明眼人皆知其偏帮朱允炆,只是众人碍于其身份,不便多言。
朱允炆听闻翰林学士这般评判,嘴角不自觉上扬,面上满是志得意满之色,眼眸中透着得意与骄傲,仿佛这一场比试已大获全胜,不禁微微抬头,环顾四周,似在向众人宣告自己的才学。
反观朱雄英,神色依旧淡然,仿若这翰林学士的评价不过是耳边清风,无关紧要。
他既未因贬抑之词而面露不悦,也未因朱允炆的得意而有所动容,只是静静站着,神色平静,心中似自有一番天地,对这等评判毫不在意。